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重生之路

重生之路 [《金融世界》2012年08月号 ]

在经历了巨额亏损之后,中华保险“二次创业”扭亏为盈,其重组进程也在加速,目前急需解决资金之渴。

本刊记者  杨茜/文

面对2011年的再度盈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华保险”)或许比其他险企有着更多的喜悦与感慨。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粗放式经营导致巨额亏损,这家保险公司一度“摇摇欲坠”。在经历了转型期的阵痛后,中华保险在2010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2011年继续保持了盈利状态。

“我们公司情况比较特殊,之前大家一直憋足了劲儿埋头苦干,这两年公司经营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中华保险一位内部人士如此说道。

昔日梦魇

中华保险创立于1986年7月,由国家财政部农业部给兵团专项拨款1.1亿元注册成立,初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最早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的单位。

2002年,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冠名“中华”二字后,便开始走出新疆,面向全国展开业务。

2004年,中华保险股改方案获得保监会批准,实行“一改三”的整体改制,即成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设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家独立法人子公司,但真正开展业务的只有财险公司。

此后,中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2007年,中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5.53亿元、103.98亿元、150.57亿元和183.11亿元。

伴随业务近10倍的增长神话,中华保险在令业内同仁垂涎不已的同时,也逐渐距离严格的监管要求越来越远:高速扩张导致中华保险债台高筑,更为今后的巨额亏损埋下祸根。

2007年,中华保险由于粗放式经营导致巨额亏损,偿付能力出现严重缺口。

《中国保险年鉴》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华保险亏损达到64亿元,期末所有者权益已降至-53.5亿元,折合每股净资产-3.57元。截至2008年中期,该公司净资产为-66.2亿元。

一位财险业资深人士回忆道,中华保险高速扩张的年份,恰逢国内车险业务面临全行业亏损。而当时在中华保险的业务结构中,车险曾占到近90%,加之当时其车险业务竞争多采取低价策略进行扩张,“做的规模越大,亏损也就越严重。”

但在一位业内专家看来,中华保险的巨额亏损,也反映出当时财险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中华保险的巨额亏损在当时的财险业不是个案,而是所有偏好做大规模的财险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华保险可以说是片面追求做大保费规模的受害者。”

在公司病入膏肓之际,由于当时大股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缺乏金融业管理能力,除了自救外,中华保险开始寄希望于保监会能够拯救自己。

二次创业

2009年3月,时任安徽保监局局长的李迎春临危受命,率领“加强公司内控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帮助其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和重建内部架构。

据悉,工作小组进驻以后,帮助公司制定了改变粗放式经营的策略,由原来追求保费规模转为提升承保内涵。与此同时,总公司开始严格加强成本控制,实现业务和财务的集中管理。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场类似“刮骨疗伤”的痛苦过程。“此前由于扩张过快,对于分支机构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这场转型实际上是从里到外的转变,不光是内部结构的重建,更多还是要在思想作风上进行扭转。”

而对于中华保险自身而言,救赎之路着实并不轻松,也为此付出了代价,2010年,其市场份额较2007年已经缩水一半至4.8%。

2010年12月,中华保险总部迁至北京。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中华保险迁到北京后,流失了一批业务骨干,同时,一批新人也加入了中华保险,其中有一些人来自保监会系统。“大部分都是原先内控组的成员,其中就包括当时担任内控组组长的李迎春。”

对此,前述业内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华保险肯定是要走转型道路的,来自保监会的管理层能够有效地帮助它加强内控工作。”

2010年,在全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上,中华保险宣布内控工作组圆满完成任务,正式撤出公司,同时宣布了新一届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成立,公司经营开始步入正轨。

会上,李迎春作为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提出了中华保险“二次创业三步走”的新战略目标。

据悉,“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步,通过2011〜2013年3年的努力,使公司形成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第二步,公司再通过3年的努力,即2014〜2016年,彻底化解历史包袱,实现整体的健康运行;第三步,2017〜2020年,要把公司打造为创新性、多元化的保险集团公司。

“从总部搬到北京,到提出‘二次创业’,中华保险似乎想为自己重新找到一个起点。”上述财险业人士表示。

2011年,财险业进入盈利周期,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实现4617.9亿元,同比增长18.5%。而2011年,中华保险全系统累积实现保费收入209.55亿元,同比增长8.4%。

李迎春曾表示,“二次创业”需要特色发展的经营理念,中华保险把农业保险作为“二次创业”的特色业务来抓。他并称,农业保险一直是中华保险发展的特色险种。几十年来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所积累的经验和人才,也为公司稳健经营奠定了基础。据悉,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中华保险仅次于车险的第二大业务。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中华保险“二次创业”着力发展农业险也是其在战略上的一种选择。“现在几大财险公司都在车险上发力电销、网销等新兴渠道,中华联合由于特殊原因,新渠道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发力农业险也是想走差异化道路。”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华保险诞生于兵团,对于农业也应该有更多的经验,农业险应该是其发展的特色。“中华联合在很多地区是除人保之外,唯一获批经营农险业务的非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未来应该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网点布局很多,但其农险业务是这几年才开始重视。

重组提速

虽然中华保险已慢慢走出昔日的阴影,但在前述中华保险内部员工看来,前几年由于内部整顿,公司整体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近两年虽然逐步追上了市场的节奏,但整个行业竞争激烈,还是会让中华保险感觉到一丝压力。

考虑到此前的亏损问题,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中华保险仍需提高自身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中华保险还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个缺口一直就没有完全补上,这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现在各项业务相继铺展,肯定还是会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困扰。”

这位业内专家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保监会内控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之前,中华保险曾希望引入外资进行重组。“包括法国安盛、安盟保险等在内的一些外资公司都曾参与过中华保险的注资竞标。”

但最终,当时中华保险的严重亏损和其他原因,导致引资没能成功,因而保监会派出内控工作组,并勒令推进其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

据相关媒体报道,当初中华保险启动引资,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资本金缺口,另一方面,剩下的资金可以用来开设寿险公司,但由于引入外资失败,原本准备跟进引入内资的计划也相应搁浅。

随着中华保险内部的调整和扭亏为盈,又有媒体爆出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东方资产欲斥资约80亿元收购中华保险股份。但对于上述消息,中华保险方面三缄其口。

持续告急的偿付能力,最终使监管层动用了“保险保障基金”。

去年12月,经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保险保障基金”)接手中华保险股份约8.6亿股,持股比例达57.42%。其中,原前两大股东新疆兵团和兵团投资公司持股比例由44.99%和20%,分别降至5.8%和10%。

而在今年3月,保监会网站又公布了中华保险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变更为75亿元,保险保障基金增资60亿。批复显示,在注资完成后,保险保障基金共持有中华保险68.6亿股,其持股比例从此前的57.42%进一步增加到91.48%,而其他股东所持股份数维持不变。

这一系列举措很快便引发业内猜测,这似乎预示着中华保险重组进程正在加速。

事实上,李迎春曾对媒体透露称,中华保险得到了很多投行的关注,包括国外的投行、私募基金等。而对于此前一直未能成立的寿险公司,李迎春也表示,一旦重组完成,将启动寿险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保险官方网站信息披露一栏内,并没有相关年报等信息,而是“公司目前正在进行重组,在相关重组工作完成后将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重组工作还在进行,时间尚不确定。”7月16日,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

在上述业内专家也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这几年中华保险发展较为缓慢,但毕竟此前公司在业务规模上曾经属于行业第四的位置,“外加一张寿险业务牌照,公司在整体上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上述业内专家表示。

“保监会‘接管’以后,这家公司还是在慢慢‘活过来’,但未来能否真正走出困境,肯定还需要花些心思和面临一些挑战。”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行的“下一步”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收缩后,中行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中国太平释放出业务重心回归内地的信号。


泰康怎么了
这几年泰康发展较快,急于做大保费规模,但疏于内部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


自保公司来了
受限于国内企业的规模和财力,国内自保公司队伍扩大尚需时日。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