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险企何以解资金之渴

险企何以解资金之渴 [《金融世界》2012年07月号 ]

保险公司普遍面临融资压力,应在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系统方面早做准备。

本刊记者  王文帅 李延霞/文

“资金饥渴”已成为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保监会同意其发行A股次级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60亿元。这也是保监会批准的保险公司首单可转债发行计划。

事实上,由于中国平安业务快速发展,而股市表现持续低迷,市场对于中国平安再融资一直都有预期。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0年的198%降至167%,其中,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0年的180%降至156%,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0年的180%降至166%,都已逼近保监会150%的警戒线。

除了中国平安,其他几大上市保险公司也不能幸免。

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12%,公司董事会3月通过议案,拟在境内向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8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另外,视市场情况,拟在境外发行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次级属性债务融资工具。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称,预计中国人寿在发行380亿元次级债之后,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望提升50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去年刚上市的新华保险通过上市前股东增资和A+H发行上市,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10年底的34.99%跃升至155.95%,但仍然是四险企中偿付能力最低的一个。

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国钢表示,公司已向保监会申请了100亿元的次级债和50亿元的混合资本债,目前正在审批中。完成发行后,如果资本市场没有大起大落,到今年底新华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能维持在150%以上。

近年来,受业务发展及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大中小保险公司都面临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和增资需求。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已有14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增资总额约170亿元。

德勤此前发布的《2012年中国保险业十大趋势与展望》报告称,2012年险企融资活动仍会持续。对于已大量发行次级债的保险公司来说,上市或股东融资将是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

与以往主要发行次级债相比,保险公司的融资方式开始多样化,仅从上市保险公司的融资计划来看,就包括可转债、混合资本债及境外债务工具等新渠道。

事实上,自去年年底以来,保监会不断释放“完善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机制”的信号。除现有的IPO、股东增资、次级债、增发以外,保监会还在研究如何更充分地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包括提高次级债募集和转让的流动性;开放可转债、混合债等资本补充的金融工具;开拓离岸市场,探索和支持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开展人民币债券融资等。

今年3月,保监会决定启动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出台《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显示,将用3〜5年时间,形成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以资本充足、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为“三支柱”整体框架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制度要以风险为导向,进一步细化风险分类,准确计量各类风险,将偿付能力与风险状况紧密联系,提高偿付能力制度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充分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

瑞士再保险中国业务发展负责人郏京炜表示,尽管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的具体细则尚未出台,但大致方向已明确,国内保险公司应该参照国际经验早做准备。

招商证券报告认为,现行偿付能力制度仅考虑了部分承保风险,而新规覆盖了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环境,将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下降。如果采用现有体系和新体系之间的折中方案,保险公司可能面临杠杆下降和再融资的压力。

郏京炜认为,由于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和改造不能一蹴而就,险企应在三个方面针对新规早做准备:

一是如何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系统。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需要的数据和衡量风险的标准都会增多,还会涉及不同风险之间互动及影响的测算,保险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数据获取和风险管理系统。

二是经营与投资如何更好地匹配,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之间的互动须加强。

三是考虑自有资本的组成和分级。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行的“下一步”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收缩后,中行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中国太平释放出业务重心回归内地的信号。


泰康怎么了
这几年泰康发展较快,急于做大保费规模,但疏于内部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


自保公司来了
受限于国内企业的规模和财力,国内自保公司队伍扩大尚需时日。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