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家 > 董文标的“颠覆性”活法

董文标的“颠覆性”活法 [《金融世界》2012年07月号 ]

董文标是个与众不同的银行家,经历丰富,热衷变革,善于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但也因此招来非议。

本刊记者  张玉洁/文

2011年12月的一个下午,一场某知名媒体主办的经济年会论坛正接近尾声。

在经历了两天高密度的思想碰撞后,许多与会嘉宾不免露出了倦容。

此时,准备开始演讲的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用一口语速极快的河南普通话激活了现场气氛。

“过去,一直认为民营就是‘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搞银行就不行,实际证明,‘牛鬼蛇神’也能把事情办好。”董文标用大白话说道,刘永好、史玉柱等人办的银行就非常好,银监会也经常表扬。

在场观众掌声响起,笑声不绝于耳。

在呼吁城商行吸收民营资本后,演讲结尾处,董文标还不忘开“老对手”马蔚华的玩笑:马行长应该跟我一样是董事长,“因为他比我还优秀。”

幽默而略显“叛逆”的演讲,使得大家精神瞬间为之一振。

被称为“中国最幽默银行家”,留着整齐的分头、考究的眼镜、干净利落的外形,经典银行家元素在董文标身上一点不缺。

然而,这位民生银行掌门人骨子里却有一种银行家少见的“叛逆”。

在民生银行的员工们看来,董事长讲话一改银行家谨慎、保守的风格,非常“幽默、直白、有意思。”

事实上,当民生银行的掌门人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创始人对民生银行成为“百年老店”的期许;另一方面是来自民生银行内外部的各种挑战。

成立16年来,民生银行一直“不平静”。从股东博弈,到高层内斗,从关联贷款,到海外并购失利,民生银行从来不乏吸引眼球的故事。但不管怎样,董文标都不动声色地巧妙周旋,带领民生银行高调前行。

这种“高调”在业务创新方面显露无余。“叛逆”的董文标率先提出加快业务转型,大刀阔斧地推行事业部制改革,首推贷款利率高达7%〜23%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有同业人士评价说,“他的手法和他的语言一样活泼”;也有人说他“求快铺大,狼性激进”,风险很大;还有人认为董文标“最按商业规则办事”,对缺乏竞争和同质化严重的银行业有着示范和探索意义。

无论如何,董文标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银行家形象。

董文标没有显赫的出身和背景,33岁时才正式进入银行业,并在不同行业间“跨界”好几次。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经历了上山下乡。1975年,董文标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78年参加高考,进入河南省银行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到陕西财经学院和厦门大学财经系学习。

董文标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自己高考时被开封师范学院录取,因为父母都是教师,不愿意自己再做教师,就调到了河南省银行学校。结果兜了一圈,还是做了老师。1988年,河南省银行学校升格为学院后,董文标出任副院长。

1991年,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在此期间,他引入了很多创新的管理和营销机制。任内一年多,郑州交行的业务量从2亿元增长到40亿元,利润超过郑州工行。

1993年初,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总行,是当时交行系统内最年轻的局级干部之一。随后,他又出任海通证券的第一任董事长,并按国际标准管理海通。在其任职期间,海通证券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但仅仅不到3年,1996年,董文标离开了海通证券,转而追随民生银行创始人经叔平先生,开始了其在民生银行的事业。

谈及当年的选择时,董文标表示,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太习惯证券业那种“风风火火”的生活,“虽然证券业当时属于朝阳行业。”尽管民生银行市场化程度很高,也有风险,但与证券业相比是两回事,对自己更适合。

创业阶段并不容易。董文标回忆道,当年的办公场地就是一间房,晚上就睡办公室,各方面待遇无法与别人相比。他说,由于民生银行实行的是聘用制,到了民生银行,什么级别也没有,截断后路。就像突然扔到海里游泳, 离开海岸两三百米后, 会感到一片苍茫, 心里一点数也没有。

但对于董文标来说,创业时期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最大挑战。

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不约而同用了“非常精明”一词来形容董文标。在他们看来,“精明”一方面,意味着董文标善于发现市场先机并提早布局;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他能够长袖善舞,平衡各种关系,得到大家的认可。

2000年,43岁的董文标正式成为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当时,有媒体评论称,同民生银行前两任年纪六旬上下的行长相比,董文标难免显得“稚嫩”,董事会看中的是“他比较年轻”和“资历更市场化”。

实际上,这是民生银行成立4年来的第三位行长。民生银行早期内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董事长和行长的失和。前两任行长童赠银和蔡鲁伦均未做满3年一届的第一个任期即告离职。

一位曾在民生银行工作过的老员工表示,那时董文标的压力应该非常大。

当时,由于民生银行股权结构非常分散,导致股东之间、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以及管理层内部一直伴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权力博弈。

上市是个契机。

1999~2000年,1年多时间里,民生银行进行了频繁的股权转让,排行前3位的股东变成了新希望、东方集团和泛海集团,持股比例均超过9%,股权实现相对集中。

时势造英雄,三大股东相互制约,使善于“借势”的董文标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在董文标带领下,民生银行有了被称为“风平浪静”的6年,增长速度领先同业。但同时也因为作风激进,业务考核压力大,民生银行私下里被人戏称为“民不聊生银行”。

直到今天,同事们对董文标的感情依然比较复杂。一位员工表示,他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经常加班,弄得大家都无法回家。

董文标自己也承认是个急性子,“走路都是一般人跟不上的,个子不高,走路快。我办事比较急,但待人比较温和。”

2006年,董文标从经叔平手中接任董事长一职。至此,民生银行进入“董文标时代”。

“叛逆”的董文标开始了一轮新的尝试。

首先是事业部制改革。在董文标看来,同质化的银行业务已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打破总分支行的块状管理体制,董文标提出要在民生银行内部实施业务条线垂直管理的事业部体制。

2008年初,民生银行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和冶金金融事业部相继成立运行。随后,又成立了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等。

开同业之先河,对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董文标坦承,外界,包括民生内部,大家在事业部刚开始启动时有一些看法,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看法,但我觉得如果大家没看法,都认为很好,也是不正常的。

“商贷通”则是董文标的另一个“颠覆性”创意。

业内流传一个小故事,说这个产品的灵感来源于董文标一次视察。北京某 支行网点对面的荷花池市场人流不绝,凭借20多年的从业经验,董文标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银行服务的商机。民生银行“商贷通”就此起步,瞄准的客户,正是传统意义上银行认为信用和抗风险能力较差而拒之门外的小微企业,但这些小微客户却能够承受更高的利息。

这就是董文标,一个喜欢“颠覆性”活法儿的银行家。在朋友眼中,他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谈吐风趣,决策却很果断,是一个爽直而能干的“儒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文标经常妙语连珠。讲到银行业时,他曾说,银行是一只贪得无厌的老虎,张着血淋淋的大嘴,随时会把你连骨头带肉吞食掉,以此告诫企业贷款要量力而行。

还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问他,民生银行的竞争对手是谁?董文标却说,转型后,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对方认为这个回答很特别。董文标解释道,没什么特别,你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肯定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不过,随即有同行质疑董文标,对于经营风险的银行来说,去做别人都不愿做的事,是否也意味着会背负未知的风险?

在同事眼中,董文标异常勤奋,他的成功离不开长期的付出。董文标笑言,自己最初是个中专生,与本科生相比,总感觉饭碗不牢。所以,只能更加努力工作。他曾经对下属讲到,自己能当行长的秘诀,就是每天比别人多工作两小时。

董文标说自己喜欢追求刺激。业余时间,他喜欢钓鱼、打猎、打桥牌,借此放松身心。

业内曾有个传说,董文标最喜欢经济学家厉以宁讲的“新龟兔赛跑”故事,在他心中,龟兔赛跑未必只有一个结果,甚至不只有两个结果,不断变换规则和套路,勇于挑战,实现双赢,才是董文标对于这个寓言的注解。

无论如何,在这个“工作狂”心中,民生银行应该换一种“颠覆性”的活法儿,不走寻常路。

正如他自己所说,“民生银行如果不进行制度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蝶变”潘功胜
两次大行IPO经历,使潘功胜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少壮派”银行家,较高的理论素养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再培育进行时
李培育兼具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业内对其带领下的中再集团充满期待。


朱立南低调人生
升任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一如既往地低调,或许,今后他会有所改变。


“老辣”姜建清
在工商银行工作了30年,姜建清在改革的争议中带领工行破冰前行。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