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工行美国“出手”

工行美国“出手” [《金融世界》2012年07月号 ]

收购美国东亚银行,工行得以拓展在美经营网络,并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但依然不是当地主流银行,国际化水平有限。

本刊记者  张玉洁/文  

美联储发出的一份批准声明被认为是第四轮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后美方呈上的一份“大礼”。

在经过1年的漫长审查之后,美联储发出声明,批准中国工商银行收购美国东亚银行不超过80%股权的申请。

工商银行随后也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消息。

根据该协议,工行将以约1.4亿美元的对价向EAHC(东亚银行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东亚银行通过其持有美国东亚银行100%股权)购买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将由工行持有,其余20%的股权将由EAHC持有。

同一天,美联储还批准了农业银行纽约分行和中国银行芝加哥分行的开业申请。

这对于一直努力打入美国银行体系的中资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里程碑式的突破

将美国东亚银行收入囊中,使工行获得了一张美国商业银行牌照,填补了工行在美零售银行业务空白,从而能够进一步拓展在美国的机构和业务网络。

东亚银行是香港一家本土银行,美国分行是东亚银行在2001年8月通过收购加利福尼亚大兴银行而设立的。

按照东亚银行美国分行的网站介绍,美国东亚银行在纽约、加利福尼亚等地有13家分行,总资产约7.8亿美元,主要经营零售银行、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等传统银行业务。

业内有观点认为,该银行在美国是一家地区性小银行,因此,此次收购更多的是一种探索。

此外,本次收购并不是东亚银行和工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此次交易前,东亚银行曾于2009年6月,以8025万加元的价格,向工行出售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

此前,对于工行能否成功收购东亚银行美国分行,部分市场人士不乏担忧。实际上,早在2011年1月,工行和东亚银行就宣布了上述交易。但美联储一直以中国银行业监管质量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资银行的股权收购计划。

有市场分析认为,此次,美联储通过这项交易的前提条件,是确定工行长期以来受到中国银监会全面的监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收购意味着美联储认可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质量,对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的态度发生实质变化。

美联储在其针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调查结果中表示,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聘用的是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且“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的会计方法或者工行等中国大型银行的会计操作是不可靠的”。

美联储进一步指出,其与中国央行之间存在合作协议,同时,中国监管机构一直在监控中国银行业的健康状况。

长江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周春生表示,“中资银行机构在全球金融机构中质量目前来看比较优良,美国的市场和机构不可能对外绝缘。另外,美国对中国巨大的金融市场有强烈诉求,这次达成协议也属意料之中。”

“所收购的标的银行在美国拥有成熟的市场和团队,这对于较为缺乏全球运营经验的中资银行来说,是拓展海外市场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弥补国际市场经验的不足。”周春生认为,中资银行借此可以加快在美国扩大业务。而美联储的决定还会影响其他国家监管部门,或为中资银行登陆欧洲等市场进行良好的铺垫。

工行国际化加速

与中行相比,工行国际化的步伐要慢了很多,最近几年则加快推进。

1982年,工行在新加坡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国际化就此开始。

但在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工行仅完成了10项境外股权收购与申设分行的海外业务拓展。风格颇为保守。

然而,工行的国际化脚步在2008年之后骤然提速。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在工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两次金融危机的‘机会’”、“跟随客户走出去”和“全球数据平台”是其海外扩张模式中的三大鲜明特点。

2000年以前,工行把握住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有利时机,以自主申设机构为主,快速进入韩国、日本等周边市场,以及德国、卢森堡等欧洲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发达国家。在此次危机中,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银行系统遭遇重创,许多金融机构处于破产边缘。这次,工行主要采取了自主申设机构和兼并收购并行的国际化策略。

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这次危机对于参与国际市场程度有限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除了躲过危机,还等来了商机。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金融危机期间,欧美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去杠杆化”的过程,一方面,为中国银行业进入留下了市场空间;而另一方面,由于本国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东道国政府为稳定金融体系、化解金融风险,往往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吸引外资进入;最后,市场低迷的时候是“抄底”良机。

因此,在此次危机中“受伤不大”的工商银行国际化步伐悄然加速。

2008年,工行开始加速海外扩张,完成了对南非标准银行的收购,并在悉尼、纽约、迪拜、多哈设立分行。

从2009年6月开始,工行海外扩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以收购方式进入加拿大、泰国和美国;以申设分行的方式进入罗马尼亚、越南、巴基斯坦、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工行国际化的整体布局思路是,在亚洲,依托中国在东盟和亚洲地区的影响力,结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开拓东南亚市场;在欧洲,以法兰克福、卢森堡和伦敦3家机构为主,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在非洲,通过南非标准银行开拓业务;在北美,纽约则是工行的突破口。

与中国银行早期海外拓展路径不同的是,工商银行的海外拓展之路是跟随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一同“走出去”。

工行行长杨凯生曾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十分明显。但是企业出去以后,都只能获得当地银行的服务,这让他们感到不方便。如果有中资银行在那边,这些企业将省去很多麻烦。因此,国内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应和企业国际化步伐相吻合。

前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对于规模庞大的工行来说,IT优势可以节省海外扩张成本。2006年,工行通过多币种、多语言、跨时区的全球一体化平台FOVA,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统一标准的金融服务,从而为企业客户进行跨境资金管理。

未来的挑战

必须看到的是,尽管各家中资银行近年来在国际化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目前,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比,还有着很大差距。

根据工行2011年业绩报告,截至2011年年末,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1247.29亿美元,同比增长64.7%;境外机构税前利润13.73亿美元,增长15.9%。

调查表明,目前,除中行以外,国内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资本金比重不超过3%,资产比重不超过8%,净利润比重不超过5%。

杨凯生曾表示,“这虽然有工行自身资产总量、利润总量十分巨大的因素,也应该坦率地承认,工行国际化发展的程度仍然有限。”

“从收入和利润指标看,几乎所有中国商业银行都是本土银行,一家跨国银行都没有。”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中国银行比较接近一家真正的跨国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指标里,海外业务占比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要创造我国真正的跨国大型一流银行集团,还有很长的路。

他进一步认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人才缺乏、激励机制、战略定位等多方面挑战,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小。

在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业合伙人陈少东看来,放眼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银行业当年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教训值得借鉴。

日本银行业曾一度片面追求规模扩大并忽视风险管理,普遍存在低效率并购,过度扩张等问题。在日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后,这些银行的资金成本优势消失,由于长期疏于内部控制,导致违规事件频发。

陈少东建议,“走出去”的中国银行业,首先应当考虑是否能够契合自身总体发展战略,“量体裁衣”最重要,“应该加强银企互利合作,紧跟‘走出去’企业;加强海外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小银行要理智分析国际化经营的利弊;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内控水平,避免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

对于那些已经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的银行,向松祚认为,多数也还没有进入当地银行金融服务业的主流,还没有成为当地银行金融业的重要角色。

一位工行内部人士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并表示,工行有些海外网点的业务种类和规模还相当有限,在当地银行业影响力很小。有些海外网点甚至更像“驻外办”。但他同时也认为,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牌认可度、业务水平提高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对于工行此次美国“出手”,惠誉国际发布报告认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影响主要还是局限在美国当地的亚裔社区。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受美联储批准工行收购美国东亚银行的影响,预计中资银行可能开展更多收购,从而改变主要服务美国亚裔族群的美资银行的竞争格局。

目前,在主要服务当地亚裔族群的美资银行中,国泰万通银行和美华银行是规模最大的两家。惠誉评级人士表示,工行收购案短期内不会影响到相关美资银行的评级。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行的“下一步”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收缩后,中行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中国太平释放出业务重心回归内地的信号。


泰康怎么了
这几年泰康发展较快,急于做大保费规模,但疏于内部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


自保公司来了
受限于国内企业的规模和财力,国内自保公司队伍扩大尚需时日。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