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神仙”下凡

“神仙”下凡 [《金融世界》2012年06月号 ]

在中国,人们却发现,众多国有和非国有金融企业的高管,大都是在任上,直接从监管者变身为被监管者。他们之中,既有上级安排调动任职,也有自己主动下海履新。这种神仙“下凡”的故事,这种政商双栖的现象,对于改善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影响甚大,到了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的时候了。

本刊记者  韩韬 罗三秀 梁敉静/文

官员到企业任职,这种现象,中外皆有。

比如,在美国,原副国务卿佐利克加入高盛,担任副董事长兼高级顾问团主席,被称为“旋转门”;在日本,各大官厅一般会把临近退休的高级官僚,安排到相关机构再就业,叫作公务员“下凡”。

这种“下凡”故事,在国外,一般发生在官员卸任或临近退休之时。

但是,在中国,人们却发现,众多国有和非国有金融企业的高管,大都是在任上,直接从监管者变身为被监管者。他们之中,既有上级安排调动任职,也有自己主动下海履新。

这种神仙“下凡”的故事,这种政商双栖的现象,对于改善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影响甚大,到了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的时候了。

 

银行篇

有人说,政府部门官员到商业机构任职,好似“神仙”下凡。

在中国银行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之间,这样的“下凡”大戏持续不断。

空降国有大行

谈及部级官员担任国有商业银行高管,就不得不提及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

1981年,肖钢进入人民银行工作。从行长秘书,到计划统计司,再到政策研究室,直至担任主管金融监管的副行长。

2003年,43岁的肖钢接替刘明康,从人民银行“空降”中国银行,出任董事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有大行掌门人。从监管机构到商业银行,角色转换成为肖钢面临的一道难题。

当时,正值四大行股份制改革“前夜”,肖钢成了名副其实的“先遣兵”。

面对“背水一战”的形势,肖钢表示,银行业这次改革,无论在产权制度、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机制上,都将产生重大实质性变化,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

为此,肖钢与中行员工进行过数次面对面“恳谈”。在一次讨论中,不知因何话题,一位总行员工尖锐地问道:“你曾在央行任副行长,你认为政府部门好,还是商业银行好?你会选择部长,还是银行行长?”

肖钢回答:“银行家是一种职业,跟政府官员有很大区别。如果选择做银行家,就应该专心致志地做一个职业银行家。”

在肖钢领导下,中国银行于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分别在港沪挂牌,成功实现“A+H”股上市。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这样评价肖钢: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创新,作风朴实、为人正派。

与肖钢一样,今年年初,王洪章被任命为建设银行董事长,调任前,他是人民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并在央行系统工作多年。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挑战,仍然是如何尽快适应由宏观管理者,到微观经营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同为副部级领导,2007年6月,唐双宁从银监会副主席一职,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

对于这种由裁判员向运动员的角色转换,唐双宁用一副对联,描述了其中的心路历程。上联是: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下联为: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否则没有钱赚;横批:大致如此。

当时,由于历史原因,光大集团所属企业数量众多,子公司、孙公司关系错综复杂。

对此,有人说,光大改革好似一部“天书”,将考验唐双宁的智慧和经验。

唐双宁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仅50天左右,光大集团重组方案就获得国务院批准;不仅如此,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帽子,也落到了光大集团头上。短短4个月后,中央汇金公司注资,光大银行随即步入上市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一轮人事调整中,工农中建四大行董事长,有3位来自人民银行,分别是前农行董事长项俊波、中行董事长肖钢和前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履新前,三人均为人民银行副行长。

在国有大行中,中行行长李礼辉有过7年监管部门工作经历,曾担任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

建行行长张建国也有过短暂的人民银行工作经历。

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此前也曾在人民银行任职,历任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西安分行行长。银监会成立后,出任银监会监事会工作部主任,后升任银监会纪委书记。

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曾任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工商信贷处副处长。

邮储银行多数高管,则拥有邮政系统官员的任职经历。

更加频繁的“下凡”……

 

证券篇

2012年5月15日,孙树明开始执掌广发证券,担任董事长一职。经过一年的证监会工作人员离职“冷冻”期后,孙树明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此前,孙树明担任广发证券党委书记。

进入广发证券之前,孙树明任职于中国证监会,历任会计部副主任、主任等职。

在孙树明之前,2011年,曾担任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处长的庞介民,也离开证监会,担任恒泰证券董事长。

监管部门官员到被监管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任职,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下凡”的“神仙”,为所在机构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胡关金谈起

在中国证券界,有着监管工作经历的胡关金,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

1996年,深圳市改组深国投证券(后更名为国信证券),时任深圳证券监管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关金主动请缨,出任董事长兼总裁。

胡关金“主政”时期,国信证券的投行部门招揽了国内数量最多的保荐人,在2003年,取得了主承销数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然而,2004年5月,在国信证券业务发展如日中天之时,胡关金却“挂靴而去”,毅然赴任华西证券总裁。

胡关金入主后,华西证券仅用1年时间就扭亏为盈,业务大有起色。

对于胡关金在国信证券和华西证券的成功,外界分析认为,除了胡关金个人能力外,当地政府,尤其是证券监管系统的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一百余家证券公司中,不乏来自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的高管。

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招商证券副总裁孙议政、光大证券助理总裁胡世明、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海通证券总经理李明山、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等,均来自证监会上市部、机构监管部、法规部等重要部门,或曾任职于沪深证券交易所。

“证监会官员下海到券商任职是正常的,并不稀奇。” 一位券商研究人员表示。

除了“下凡”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也是证监会官员下海的重要去向。

原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莫泰山,曾经是证监会官员,历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处长、主席秘书、基金监管部处长。

2005年,莫泰山投身公募基金,出任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2008年,正式升任董事、总经理。在其担任总经理的两年半时间里,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上半年,成立仅5年的交银施罗德,其管理的资产规模约有500亿元,在上海的基金公司中名列前茅。

外界曾评价,莫泰山最大的优势是监管层资源,对于资源的整合有着先天优势。遗憾的是,因为与股东在管理层激励问题上存有分歧,莫泰山最终选择离开。2010年9月,莫泰山投奔上海知名私募公司,出任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此外,国泰基金总经理金旭、建信基金副总经理何斌、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缪钧伟、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尚健、融通基金督察长涂卫东……这些在基金业耳熟能详的高管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处——证监会基金监管部。

据本刊记者统计,截至2012年5月17日,在68家已发行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中,近半数基金公司出现了证券监管系统下海官员的身影。

在45名“下凡”到基金公司任职的人员中,有21名出自证监会,13名来自地方证监局、11名曾在沪深交易所工作。这些人员中,33人担任基金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余为监事、独立董事。

或许,下海到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任职,已经成为证券监管部门官员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下海的诱惑……

 

保险篇

近几年,保监会及各地保监局官员频频“下凡”险企,有的调任国有险企担任高管,有的则选择在非国有险企大展拳脚。

空降国有险企

前不久,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平”)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升格为副部级单位,其组织关系及人事权也统一由保监会移至中组部。

3月19日、20日,中组部负责人分别前往上述四家单位,正式宣布包括各公司董事长等人事任命。

这场人事变动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杨明生的职位更迭。

3月22日,中国人寿发布临时信息披露报告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杨明生同志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现年57岁的杨明生,在进入中国人寿前,曾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2003年9月,升任农行党委书记、行长,2007年7月调任保监会副主席。

此次人事变动中的另一主角是王滨,在调任中国太平董事长之前,他一直在银行系统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与王滨相比,杨明生面临的挑战更大:担任中国人寿董事长后,杨明生要完成由“官”到“企”的角色转变。

由保监会官员“变身”国有险企老总,在保险业早有传统,中国人寿前任董事长袁力也曾经历这一角色转变。

2011年5月,原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接替已届退休年龄的杨超,出任中国人寿总裁、党委书记。

袁力曾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美国)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任职,1998年调入保监会,2006年1月起,任保监会主席助理兼新闻发言人。

记者发现,这些调任国有险企的官员,在进入监管部门工作之前,都有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

“袁力在进入保监会之前,曾经一直在保险公司工作,他的保险从业生涯要多于监管生涯。杨明生几年前是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属于被监管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说。

在进入中国人寿前,袁力已经有27年的保险业从业经历。其中,在保险公司工作14年,曾任中国人保吉林市分公司国际业务处处长助理、平安保险(美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熟悉财产险业务及国际险业务。

2011年,除袁力以外,保监会还走出了一位保险公司高管。

2011年11月,李劲夫入主太平财险担任“掌门人”,此前,他已被任命为中国太平副总经理。

李劲夫在进入中国太平之前,历任保监会南京特派员办事处主任,江苏保监局副局长、局长,2008年6月起,调入保监会任财产保险监管部(再保险监管部)主任。

而在进入保监会工作之前,他曾任职中国人保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像袁力、杨明生这种级别的官员由监管层走向企业,大多都属于正常职务调动,而这种正常职务调动的官员级别,一般在正局级以上,一般情况下也是到国有企业任职。组织关系其实是在中组部。”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

关于职务调动后的级别问题,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级别不会有大的变动,如果有变动,属于“个人机遇”。

保险界曾在2005年和2008年分别发生过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

2005年,三大国有保险公司高管发生变动。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现中国太平)和中国再保险集团的负责人均由保监会的官员出任。前者的董事长是原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后者的总经理是原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主任刘京生。原北京保监局副局长傅安平调任人保寿险副总裁。

2008年,原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王建出任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董事长;同年9月,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成立,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兼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聘任原保监会财会部正局级巡视员曾于瑾为总裁。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调整任职领导干部集体谈话会上表示,此次干部调整是一次战略部署。

“下海”非国有险企……

(全文11546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担保业前世今生
十余年间,担保业的发展从高峰走到了低谷,要走出困境,调整监管思路是关键。


证券业“少壮派”
在中国证券业,“少壮派”高管悄然崛起。与老一代相比,受过系统教育的“少壮派”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但缺少“蛮荒”市场的磨练,风险承受能...


“少壮派”银行家
在国内,有不少年富力强的“新一代”银行家,未来可能掌舵一家商业银行,他们各具特长,决定着银行业的未来,但经验欠缺,尚需磨砺。


暗战
从拉卡拉“封杀门”,到备付金“争夺战”,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打出各自底牌,相互博弈,双方都在寻求利益平衡点,并争取竞合主动权。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