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美联储以静制动

美联储以静制动 [《金融世界》2012年06月号 ]

年内美联储将按兵不动,沟通策略成重头戏。

高攀  周雯/文

美联储5月16日公布的4月份货币政策决策例会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担心,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国内财政政策明显紧缩,将威胁美国经济逐步增强的复苏势头。

在货币政策空间和效用日益受限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年内美联储将按兵不动,继续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同时,沟通策略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政策工具。 

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零至0.25%的历史最低水平,推行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后,货币政策空间日益受限的情况下,伯南克将沟通策略提升为越来越重要的政策工具。

伯南克认为,加强与市场沟通,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央行的政策目标和政策策略,有助于减少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引导企业和家庭在充分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理性决策,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们认为,在今年6月底“扭转操作”结束后,美联储将维持基准利率和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完善沟通策略,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和有效性,护航美国经济复苏。

其一,美联储将继续强化维持超低利率至2014年底的前瞻指引。

虽然近期美国经济复苏形势好转,部分鹰派美联储官员要求2014年之前加息,但今年具有投票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整体偏向鸽派,我们认为,美联储年内仍将保持超低利率至2014年底的前瞻指引不变。

当天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具有投票权的美联储官员都认为,近期美国经济形势及前景的变化,不足以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改变对维持超低利率到2014年底的预测。

一些官员表示,2010年和2011年初美国就业市场复苏昙花一现的教训,和今年初暖冬因素对经济数据评估的干扰,使得他们更愿意保持超低利率到2014年底的前瞻指引。只有对中期经济前景更加有信心,或者经济前景发生重大变化时,才会对执行超低利率政策的期限进行调整。这将引导市场预期与美联储对利率的集中预测接近一致。

其二,美联储将继续保持QE3悬念,不会排除其出台可能性。

鉴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以及美国可能出现的财政大幅紧缩将威胁经济复苏,美联储官员将继续通过公开演讲等方式表示,随时准备采取新的刺激措施,不排除QE3的可能性,使市场持续保持对QE3的幻想,从而将长期利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虽然有关希腊退出欧元区西班牙、意大利债务情况恶化的消息,都会强化市场对美联储出台QE3的预期,但我们认为,QE3出台的门槛已经上升,真正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当天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几位美联储官员表示,只有美国经济复苏丧失增长动能,或者下行风险足够大时,才需要出台新的宽松货币政策举措。而目前欧债危机对美国的影响还主要在出口方面,不大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

作为美联储官员中间派代表的圣路易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布拉德5月16日也表示,除非美国经济前景严重恶化,否则美联储暂停出台进一步宽松政策是合适的选择,因为当前美国货币政策已经非常宽松,而已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仍在影响美国经济,同时,自去年秋季以来,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其三,通过完善季度经济预测摘要、出台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公布货币决策规则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理解,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当天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正考虑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货币政策的对外沟通,可能出台新的沟通举措。

纪要称,伯南克询问了有关完善沟通策略的情况,以便考虑可能强化或者改进季度经济预测概要,从而帮助阐明经济形势变化和美联储适宜的货币政策立场之间的联系。美联储官员还同意,继续就将“简单货币规则”作为货币政策决策,以及外部政策沟通指南的利弊展开讨论。

另据路透社报道,一名了解美联储想法的知情人士透露,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正考虑推出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可能性。布拉德5月16日也表示,公布季度报告或许可以让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和政策进行更加充足的讨论。 

美联储还决定,将2012年余下时间和2013年的货币政策例会日程都调整为2天,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常规讨论提供充足时间。因此,今年7月、9月及12月原定为期一天的会议都延长为2天。此外,美联储决定,每个季度的第三个月(3月、6月、9月和12月),季度经济预测摘要的发布将和伯南克的新闻发布会同时进行,这暗示今年内美联储还将出台新的沟通举措。

作者系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QE3登场
QE3意在加快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开启全球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大幕。


欧洲的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形势喜忧参半,全球经济仍需应对考验。


新兴经济体“失色”
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但在挑战面前还需加强合作。


不可思议的印度
经济改革使印度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其服务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