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市场 > 警惕“垃圾式”重组

警惕“垃圾式”重组 [《金融世界》2012年06月号 ]

虽然严厉的退市新规将淘汰股市“病鱼”,但市场在惯性下仍存投机心理。

本刊记者  姚玉洁 沈而默/文  

沪深证券交易所关于退市制度的方案已经于5月20日结束征求意见。在意见稿出台以来的20天里,退市制度直指的绩差股ST板块,却出人意料地上演了一波“绝地逢生”的行情

ST股逆势大涨

4月底,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就完善主板退市制度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在今后的退市制度指标中将纳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特别是“暂停上市考察期缩短到一年”“追溯财务造假”等制度亮点,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招招见血”。这也意味着,以往靠证券投资盈利弥补主业亏损、一次处置资产变现等财务手段玩数字游戏的ST个股,真正迎来了生死大限。

新规利剑一出,ST股应声大跌。5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在各行业板块几乎全线上涨的背景下,近60只ST股和*ST股以无量方式跌停。

然而,跌势仅仅维持了两天,这些绩差股就开始“起死回生”,止跌上涨。根据大智慧软件统计,从5月4日〜20日,ST板块整体上涨了3.6%,而同期上证指数却下跌了3.8%。

ST国创是此番行情中的明星。自5月7日以来,这只股票一度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原因是公司在7日披露了详细的定向增发募资以及海外收购计划,计划募资金额高达39.4亿元,将主要用于收购和开采美国田纳西THC煤矿。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现在的新规虽然已征求意见结束,但是其执行到真正有公司因为新规而退市还有一段过程。目前,对于二级市场而言,新规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市场可能还会因为ST集体暴跌之后产生买入机会的投机想法。

实际上,像ST国创这样的绩差股因为概念被炒作并非个案。就在今年的3、4月份,另一只股票ST宝龙连续经历了15个交易日的涨停。虽然ST股票每天的涨停限制在5%,但是这样的连续涨停还是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诱惑。

实际上,大量股票被“戴帽”后,因为不断编织重组、借壳上市之类的神话,股价不降反升,成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的证券市场“炒新、炒小、炒差”的“炒三样”怪现象之一。

业内专家认为,不少投资者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希望借利空投机炒作,是ST股逆势涨停的主要原因。

多方利益齐“保壳”

连年亏损、交易萎缩、形同“僵尸”的ST股,缘何又在退市的悬崖边缘逆风起舞?

在IPO门槛较高的时代,“壳资源”因其稀缺性一直成为炒作的对象,这也是众多ST股票能“赖活”十几年的重要原因。

然而,随着动真格的主板退市新制度方案出台,“壳资源”身价按理也应一落千丈。但此番“保壳”大战依然如火如荼,背后动力何在?

记者采访发现,“保壳”大战背后的利益图表相当令人玩味。申银万国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说:“一个‘壳’资源,涉及多方利益,因此方方面面都有‘保壳’的积极性。对于大股东来说,公司退市会导致公司价值大大降低,损失巨大;从地方政府来说,上市公司既是地方名片,也可以借其明星效应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退市’不仅是资产证券化的倒退,面子上也不好看;而对于有意上市的企业来说,通过重组收购、借壳上市仍然比IPO难度小、成本低,因此也有很高的积极性。”

2011年11月,*ST昌九发布公告称,省政府同意给予公司化肥生产补贴、特别困难补贴等经营性财政补贴1.6亿元,并记入2011年损益。这让*ST昌九这个营业利润亏损9550万元的上市公司一举实现净利润1447万元,从而使得之前连续两年报亏的*ST昌九在财政补贴的帮助下从退市的“死亡线”上又活了过来。

“应该说,如果真正能注入优质资产,进行有质量的重组,‘保壳’是各方乐意看到的,也有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桂浩明说。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国旺表示,此前由于退市制度形同虚设,ST股大股东仍然视“壳资源”为宝贝,要价可能过高,导致重组困难增加。但如今箭在弦上,如果不重组成功就面临退市,ST股票大股东的要价可能会下降,重组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那么,此番“保壳”运动,真的能“乌鸡变凤凰”吗?

桂浩明认为,投资者要理性看待这一波重组题材。“重组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问题,企业经营有其自身规律,很难立竿见影,广大股民不要期望过高。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炒作,在介入ST股票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交易所的退市规则,然后再结合ST股的基本面情况,否则投机不成反会‘蚀把米’。”

警惕“垃圾式”重组

业界普遍认为,退市新规有利于防止社会资源浪费,提高退市效率,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让好的规则落到实处,还需要更细致的安排和严格的监管。

也有专家警示,在ST公司打响“保壳”战的同时,有关方面要更加重视重组的质量和水平,要防止基本没有多少收益的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债权等注入上市公司,宁可让一部分公司退市,也不让名存实亡的ST公司留在市场。

“一些上市公司炒作资产重组概念导致股价大幅上涨,其背后往往有很复杂的利益关联,即使重组不成功,游资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一种情况,ST公司在重组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就通过所谓的‘内幕消息’吸引散户跟进,抬高股价,从而增加重组谈判的筹码。一旦谈判破裂、重组失败,散户投资者就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监管机构要坚持退市相关制度的真正落实,防止市场借用政策利空搞投机,对于过分投机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或惩罚,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价值投资的文化形成。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一欣认为,强制退市制度有助于建立严苛的竞争秩序,投资者务必充分认识退市新规,树立审慎投资的理念,警惕盲目跟风炒作引发的退市风险,远离绩差公司,放弃赌博垃圾股心态。同时,监管者应继续着力打击假破产重整、假资产重组、业绩变脸等行为,并对退市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事后追溯,对造假、渎职的控股股东、大股东与中介机构收缴其盈利,并施以高比例罚款。

李国旺说:“一般而言,ST股票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硬伤’,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即使ST股票合乎价值投资,也要在控制风险前提下适可而止,如果无法把握公司价值,最好敬而远之,不要玩火。连具有强大研究与投资能力的公募基金等机构都对ST股票投资进行严格限制,一般投资者还是不碰为好。”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阳光私募的“松箍咒”
信托产品开立证券账户重启,阳光私募将不再“受制于人”。


中概股“激流勇退”
“空袭”不断,股价低估,大批中概股通过私有化“逃离”美国资本市场。


大病保险的喜与忧
大病医保“商办”将加速医改进程,保险公司应与医院形成双方制衡,以实现医保基金的有效利用。


保险监督员
监督员仅负责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更需监管机构及时跟进,促进问题解决。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