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地方金融 > 锻造农业金融“履带”

锻造农业金融“履带” [《金融世界》2012年06月号 ]

结合实际情况,河南省正探索“全产业链”农村金融服务,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本刊记者  孙弢/文

世界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曾经断言:“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无独有偶,高盛也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嘴,最多的胃。”因此,“给予中国食品企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估值”。

对农业大省河南来说,农产品深加工业正是破解“老四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问题的法宝。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认为,只有把产业链条从种植业领域延伸到加工业领域,才能解决“钱,人,粮”一揽子问题。

基于这种理念,河南正在酝酿“全产业链”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新思路。 

实现商业可持续

2012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刚刚结束赴豫调研金融业发展行程,河南银监局便牵头成立调研小组,分赴洛阳、三门峡、开封三地,对“草根金融”进行调研。

在河南省最早设立村镇银行的洛阳市栾川县,调研小组发现,当地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大部分流向了工矿小企业和旅游、贸易等公司,以及经适房和廉租房项目,真正服务于农户的贷款占比并不多。

栾川县的情况并非个案。对绝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要市场还是要盈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村镇银行主要面向农村经济,但它又是股份制银行,要生存。目前,经营方面更多考虑盈利问题,只是为县城周边农民提供一定便利,山区客户还无法顾及。”信阳市固始县一位村镇银行负责人坦言。

除盈利因素外,农业经济的天然薄弱性,是导致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根本原因。

“现在,年轻人出去打工,少说一个月能挣1500元。而种植农作物,扣除各项成本,一亩地净收入仅几百块钱。”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一家国有银行支行负责人坦言,经济能力欠缺导致金融机构“敬而远之”。

“河南金融服务还远谈不上满足当地农村需求,未来要将覆盖率从目前的不足40%,提高至80%。”河南银监局局长李伏安表示。

河南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主体,对金融业而言,眼下正是发展“三农”金融的绝佳时机。

“监管层对支农贷款没有政策限制,且要求支农贷款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农村金融市场空间巨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表示。

如何协调商业利益与服务“三农”之间的矛盾?李伏安认为,农村金融说到底要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仅靠优惠政策不够,也不可持续。

作为“总指挥”,在三地调研乘车途中,李伏安顺手拿出随身携带的《金融减贫》一书,一边阅读其中相关章节内容,一边解释道,河南农业最突出的特点,是基础农产品出口量较大。

据调查,河南每年小麦产量可达800〜1000亿斤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1/4。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数据显示,河南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其中,2次以上深加工仅占20%。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产值比大概为1:5左右,而河南尚不足1:1。

食品加工通常涉及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跨度大、关联性高等特点。“可以通过‘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入,引导农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进而推动产业链升级。”李伏安表示。

“全产业链”金融

所谓农业“全产业链”金融,就是通过金融服务,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结合,比如,以粮食为源头,上游延伸至农用机械制造;下游延伸至农产品加工。

目前,河南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上游为生产、研发、试验,以及种植;下游为简单加工。

产业链过短,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李伏安算了一笔账:按照河南全省小麦产量1000亿斤计算,一斤小麦,农民挣2分钱,盈利仅为20亿元;如果将这些小麦加工成面粉,一斤小麦,农民可以挣8分钱;如果将面粉进一步深加工,制成速食面条,农民就能挣1毛钱以上,至少相当于原来的5倍。

事实上,河南本地一些农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天丰面业从2009年起,开始延长产品链,制作的“双鱼牌”烩面供不应求,已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位于许昌市的多家面粉公司,也开始涉足饼干、蛋糕、面包加工等领域。

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给农村信贷带来了一个新的难题:贷款增量如何归口? 

不久前,李伏安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调研时发现,该厂生产的拖拉机全部为农用,目前,资金缺口两个亿,但由于几大银行均受到信贷规模限制,无法提供贷款。

“这样的贷款不应作为工业贷款。从统计口径上讲,这种纯粹支农的企业,都应放到农业口径。贷款规模、速度、结构等,都应按照农业贷款标准处理。”李伏安表示,如今,农村金融服务对象早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种植业和养殖业。

以河南名牌肉类加工企业双汇为例,其庞大产值背后,是20多家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涉及产品分销、物流配送、牲畜养殖等一整套产业链。

“如果仅盯住种植与养殖,河南农业必然处于不利地位。”李伏安表示,农业金融应与产业链相配套,提供“全产业链”支持。

对此,河南洛阳伊川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康凤立认为,服务农业,要首先明确“小三农”和“大三农”两个概念。

“小三农”即传统农林牧渔;“大三农”则包括为“小三农”服务的周边产业,以及农村地区多种经济形式。

“未来几年,河南要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创新试验田。”李伏安表示,河南农业“全产业链”金融以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发展为目标。

创新与风控的平衡

“农业产业链金融,优点在于业务模式多样,紧密契合农业发展程度,有利于防控信贷风险。”一位业内专家指出。

但在实践中,这种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农业产业链结构复杂,关联性较高,不确定性因素多,生产经营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针对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变,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增多,由于缺乏相应管理工具,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信用风险监测和评估较难,产品适宜性有限。” 前述业内专家指出,相对于传统业务,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商业银行在专项制度准备方面尚显不足等问题。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需求与服务不对称,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

如何协调创新与风控之间的矛盾,曾担任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的李伏安有着独到见解。“创新必须与风控能力相配套。鼓励河南省内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前提,是能够评估和控制创新业务带来的风险。”

前述业内专家认为,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金融机构应结合地方实际,加大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多样化和适应性。

“打造‘全产业链’农村金融服务,前提是商业可持续,金融机构能够在有效化解风险的同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李伏安表示。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金改先行者
继温州之后,深圳的金融改革也明确方向。金融改革,是否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切入点?


温州改革突破与局限
最近,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启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商机“泉”涌
联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等组织,泉州市银行业通过特色经营,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不断开拓小额信贷市场。


看涨中关村“草根”
如果要成为“下一个硅谷”,中关村需要更关注民间、草根的力量。目前中关村已经成为内地股权投资最活跃的地区。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