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市场 > 备战养老社区

备战养老社区 [《金融世界》2012年06月号 ]

养老保险与养老社区结合的模式前景看好,要成功运作还需多方配合。

本刊记者  杨茜/文

“年轻时投保,老了住养老社区。”一条醒目的新闻标题映入眼帘。

备受关注的保险产品衔接养老社区的创新商业模式,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据介绍,这款保险产品是泰康人寿一款分红型年金保险,与泰康“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将传统的养老保险与养老社区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安排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全新的养老模式已正式开启。

老有所养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被人问起最多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他为何成为国内首款与养老社区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产品第一位签单客户。

“作为经济学家,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老龄化已经来临。而从个人角度来看,我是50年代生人,也即将面临退休的问题,确实更多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也就开始关注保险产品了。”曹远征对本刊记者说道。

在曹远征看来,尽管未来也可以选择养老院,但却不见得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服务。“这种保险产品有选择性,一方面有养老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是和养老服务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到时候你可以选择要养老金,也可以选择要养老服务,实际对于我个人来讲,更看重养老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

一位购买该产品的客户对本刊记者表示,这款保险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养老社区的入住挂钩。

他表示:“这个养老社区保险,相当于是提前预交了20年养老的房租和基本的服务费,也就是说未来的养老成本已经支付进去。”

按合同规定,购买该保险产品可以选择从规定的时间起领取养老金,也可以不领取养老金,而是用这笔养老金从保险公司购买相关的养老服务,即入住养老社区。

而曹远征也表示,他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可以用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购买养老服务,“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需要提及的是,目前这款产品的缴费门槛并不低。前述客户对本刊记者表示:“实际保费是与住房面积挂在一起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按租金换算过来的。”

虽然泰康人寿在此模式上已先行一步,但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合众人寿都已将投资养老社区作为战略规划之一。

消息称,新华人寿目前已在西安、武汉建立两个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延庆和密云的养老项目也获得了董事会批准。而日前在新华人寿的新产品发布会上,新华保险总裁何志光透露,公司在北京的养老社区建设项目将在今年6月正式动工。

据悉,合众人寿方面在武汉蔡甸打造的“合众健康谷”也于2010年年底动工。但当记者致电合众人寿时,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中,暂不方便接受采访。

热捧背后

“险企进军养老社区是以圈地为开始的。”一位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事实上,自2010年9月保监会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正式下发“开闸令”后,积蓄了大量资金的保险公司曾以“跑马圈地”的步伐进军房地产业。

“险资资金配置压力大,寻找新的出路是必然的。”上述知情人士继续说道。

但根据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资金不能投资商业住宅,不能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而投资养老不动产、购置自用性不动产则不受区位的限制。但这些投资必须遵守“专地专用”原则,不得变相炒地卖地,不得利用投资养老和自用性不动产(项目公司)的名义,以商业房地产的方式,开发和销售住宅。

“当时很多保险公司以‘自建办公楼’为由,购置了大量土地,虽然标明了‘自用’,但实际进行了变相投资。一开始购买时,价格通常会很优惠。一段时间后,就有保险公司按市场价格进行转租,从而赚取差价。”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因为‘圈地’过于疯狂,保监会内部也点名批评了几家公司。”

据悉,2010年末,泰康人寿、生命人寿、阳光保险等8家险企曾扎堆竞购北京CBD核心商务区6宗地块。

该人士也表示:“当时险企使出浑身解数,打着进军养老社区的名义四处圈地,但地是圈了,却鲜有对养老社区建设的热情。”

“抢占先机”的泰康人寿在2009年便被批准投资养老社区建设,但其位于北京昌平白浮泉湿地公园旁的养老社区目前仍处于土地平整阶段。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

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一开始更多险企看中的只是投资房地产,对于养老社区的建设,虽也抱有拓展业务的希望,但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换句话说,当时险企大力进军养老产业,或许是“曲线救国”的做法。

记者也从业内了解到,此前外界确实对此有过质疑,认为保险公司通过养老社区项目,可顺利在地产开发领域分到一块“蛋糕”。

但不得不承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这个阶段进军养老产业,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一直以来,养老产业也是各路资金觊觎的焦点,保险业投资养老地产,更被业内视为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

精明的保险商怎肯错过如此良机?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就曾表示,养老社区向上可衔接医疗保险、护理、养老保险等产品,还可带动下游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至少可将寿险产业链拉长20〜30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对本刊记者表示:“保险产品连接养老社区,整合一定的资源后,使得养老保险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保险产业的链条;对于保险资金来讲,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运用渠道;另外,积极开发新的保险品种,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保险产品的内在价值。”

此外,曹远征也对本刊记者表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到一定时期后,保险公司可能会遇到大规模集中支付的情况,“但提供这种入住养老社区的服务后,就可以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集中给付。一部分客户或许可通过提供住房来支付,这样可以缓解保险公司的资金压力。”

前路漫漫

尽管养老产业是块“香饽饽”,但其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小觑。

庹国柱认为:“这些养老社区的市场定位是高端市场,主要是想满足支付能力较强的人群,相应地,这些高档养老社区的费用水平会比较高,不是所有退休人员都住得起的。”

目前,保险公司所规划的养老社区的确多面向高端市场,虽然人口老龄化催生了大量养老需求,但建设高档养老社区能否与市场和客户对接,保险公司能否运作成功,仍是个未知数。

2010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相关专家也表示,在市场开发和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投资者进入投资大、周期长的养老产业,需有充分准备。

一位业内专家则表示,未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采取何种商业运作模式。“在建设这些养老社区时,保险公司获得的利润可能很少,更多的则是希望通过养老社区的建设来增加客户的黏性,意在为其他保险产品提供配套服务,但建立这个养老社区的盈利模式在哪儿?如果说靠以后地产的增值盈利,可能是不太合适的。”

更令他担心的是,对于未来养老社区建设,很多保险公司可能并不太清楚如何具体操作。“我们在美国考察过,实际上养老社区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细的工程,包括硬件建设,比如楼层、通道、房间设计、采光等,都要按照老人的情况来设计,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水平。另外,护理人员也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但目前来讲,这些相关政策、标准可能又不是保险公司能够说了算的。”

庹国柱认为,商业性养老地产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政府要事先做好规划,同时要有发展政策,政策目标明确,扶持措施得力,才有发展的起点和良好环境。其次,要解决好发展的产业链协调机制。

另外,目前合格的养老产业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不少养老服务机构找不到足够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看来,这一商业模式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阳光私募的“松箍咒”
信托产品开立证券账户重启,阳光私募将不再“受制于人”。


中概股“激流勇退”
“空袭”不断,股价低估,大批中概股通过私有化“逃离”美国资本市场。


大病保险的喜与忧
大病医保“商办”将加速医改进程,保险公司应与医院形成双方制衡,以实现医保基金的有效利用。


保险监督员
监督员仅负责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更需监管机构及时跟进,促进问题解决。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