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动态 > 三委员履新央行

三委员履新央行 [《金融世界》2012年04月号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曾讲过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都会问,“今天学到什么新知识?”而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今天提出什么好问题?”
    受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这位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解释金融现象的经济学家,将带来更多活力。
    1956年,钱颖一生于北京,在这里度过学生时代,高中毕业后插队,他曾表示,后来对经济制度产生兴趣,同这段经历很有关系。
    1977年,高考恢复,天分很高的钱颖一,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在“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教授的课堂上,他拿到“A”成绩,由此为出国留学奠定基础。
    拿下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钱颖一与经济学尚未产生交集,而在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吴敬琏,使他开始对计划经济弊端产生兴趣。
    运用应用数学基础,钱颖一开始将研究领域转向经济学。“那些数学方程我都看得懂,也都会解,就是不懂背后的经济含义。”钱颖一回忆说。
    在哈佛大学,钱颖一师从博弈论大师马斯金,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通过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留学期间,钱颖一表现出特有的协调沟通能力,作为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发起人之一,他经常组织哈佛经济系的中国学生,同国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畅谈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并由此积累许多人脉,此外,他也时常回国,参与实地调研。
    1990年,钱颖一开始其长达十余年的海外执教经历,对国外前沿经济理论把握很深,有朋友评价说,“他把美国最著名的高校基本走了个遍。”2001年,钱颖一归国,帮助筹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于2006年起担任院长至今。
    钱颖一性格外向,爱说爱笑,思想不拘一格,善于提出建设性观点。
   
    “只有那些拥有重要原创思想的学者才能称之为‘家’。”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雨露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诲,也是他的自我认知。
    查阅古籍资料,通过研究中国2500年金钱史,揭示货币的社会本质属性和基本运行规律,这位本土金融专家,正以一种独特的方法理解金融,并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民生理念,得以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新视角。
    1966年,陈雨露出生于河北,三岁时,随母亲下放当地农村,直到参加高考。凭借出色的数学成绩,骨子里不服输的陈雨露考入人民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并从此与人大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陈雨露对金融并无概念,由于文史科出身,无法报考数学系,他选择金融,只是因为“财经专业可能更重视数学。”1989年,陈雨露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并师从我国金融学泰斗黄达攻读博士学位,从而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此后,陈雨露顺风顺水,从财政金融系副主任,到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再到人大副校长,他一直扮演着一名学者型官员的角色,并从中得到历练,不断丰富阅历。同时,他也潜心学术研究,成果颇丰。
    这一时期,许多学者下海经商。陈雨露坦言,物质上的差距,也曾让其产生很大心理落差,但他最终选择留下,做一名学者。同事评价说,能够坚守三尺讲台,陈雨露很不容易。
    在课堂上,陈雨露善于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从中激发研究灵感,他认为,“学生给我思想,我告诉他们经验。”2010年3月,陈雨露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并于2011年11月回归人大,出任校长。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陈雨露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把握金融,其学术研究的一大亮点,是从历史思想角度解疑释惑,诠释金融运行的玄妙之处。
    陈雨露性格稳重,举止言谈得体,教育管理经验丰富,具备较强沟通协调能力。

    “一夫多妻制,男人拥护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这是一个纯粹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不包含任何主张,以及伦理道德价值判断。”如果用经济学方法来探讨这类问题,着实会令人感兴趣,而这正出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一个善于用数字和逻辑来解释问题的经济学家之口。
    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被称为宏观经济预测“一把手”,曾有学者评价说,“用数据说话,是其一贯风格。”具备最理性的经济学个性、最精确的经济学逻辑,宋国青将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宋国青1954年出生,在陕西农村度过青年时光。上大学之前,宋国青便开始思考土地收益递减、集体劳动怠工等问题,经济学天分很高。
    1977年,宋国青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但却对本专业提不起兴趣,一头扎在西方经济学中。当年的同窗回忆说,六月三伏天,宋国青曾光着膀子,趴在宿舍上铺写论文,对经济学十分痴迷。
    由于“离经叛道”,宋国青的学业一度出现不顺,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市地质局,自己也曾十分苦闷。1982年,在经济学前辈茅于轼等人帮助下,宋国青重归北京,落脚社科院,进行农业经济研究。
    1985年,宋国青进入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担任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从而为其学术生涯奠定基础。当时,张维迎等知名学者均在此任职,彼此之间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一度被经济学界传为佳话,许多观点被政府采纳。
    此后,宋国青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起,宋国青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执教至今。
    宋国青治学较为严肃,崇尚严谨的数理分析,观点独到,他喜欢用数学模型解释各类经济问题,并做出预测。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2012年10月号-中国人民银行


2012年10月号-银行业


2012年10月号-资本市场


2012年10月号-保险业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