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风向标 > 金融关键词

金融关键词 [《金融世界》2012年02月号 ]

回顾过去5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调控贯穿始末,斐然成绩使得中国金融业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本刊记者 金何成/文

1997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隔5年举行一次。回顾过去5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调控贯穿始末,斐然成绩使得中国金融业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达到前所未有高度,也使得中国金融真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改革:牢固根基

从农业银行成功上市,到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破土而出;从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创业板、股指期货顺利推出,到保险资金运用改革不断突破。5年来,中国金融业不断改革创新,为中国金融业快速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向农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的等值美元。2010年7月,成功实现A+H股上市。至此,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大型金融机构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则大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2007年3月1日,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挂牌开业,一类崭新的农村金融机构诞生,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经济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

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624家,农户贷款与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81%。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6.4万笔,金额807.6亿元。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6月,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逐步扩大。

资本市场改革也不断深化。平稳推出创业板市场,围绕定价和发行承销方式两个关键环节,出台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系列措施。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使我国资本市场有了做空机制与信用交易机制。

债券市场方面,近年来债券市场规模扩大,日益成为各类机构和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2011年三季度各类债券累计发行4.69万亿元,同比增长20.2%。

保险业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境内唯一的国有独资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拓宽投资渠道为主要内容的资金运用改革不断突破,促进了承保和资金运用两个轮子协调运转。

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绝对值上推动经济发展不同,保险业改革则体现了对经济的保障。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保险业发挥了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农村小额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24个省,参保人数超2000万人。

发展:最快的5年

过去5年,尽管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中国金融业发展却实现“逆风飞扬”,成就中国金融业发展最快的5年。

2011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我国共有101家银行入选。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名列前十。

从2007年9月刚刚超过50万亿元到2011年11月达到107.9745万亿元,中国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在5年间实现了翻倍增长。

不仅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也在过去5年取得不俗成就:

证券经营机构稳健运营,股市规模稳步扩大。从2007年1月~2011年10月近5年间,境内上市公司(A、B股)从1445家增至2304家,证券投资基金从310只增至872只。

更为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并没有出现大的风险。

中国保险业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经营体系更加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到2010年底,行业年保费收入已经达到1.45万亿元,行业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总保费规模跃居世界第六,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

成绩斐然,更从一个侧面折射金融业发展的艰难不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面临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多,债务风险加剧等挑战;证券期货行业也警惕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保险行业面临着业务结构调整、防范投资风险等诸多任务。

稳健发展、防范风险,成为这5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底线。以银行业为例,2007年以来,银行业提高了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到2011年11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3%,主要商业银行不良率降为0.95%。

调控:灵活前瞻

过去5年,是中国金融调控最繁忙的5年: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从“从紧”到“适度宽松”,又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16次基准利率调整、32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种种数据表明,这5年恰是中国经济取得骄人成绩的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过去5年,中国金融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也不断走向成熟。”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比较快,金融调控压力不断增大,但几次关键节点的果断及时调整都取得显著成效,对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发挥重要作用。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短短一年半时间,人民银行先后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基准利率,对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9月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银行果断出手,于2008年9月〜2008年12月短短四个月时间,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密度历史罕见。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经济成功经受了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率先实现经济复苏。

2009年,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肆虐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惨淡的一年,而中国经济却“风景这边独好”,成功经受了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

2010年以来,通胀预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1月〜2011年7月份,人民银行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实行了差别准备金率、差别化的房贷利率等创新性工具,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

2011年11月30日,人民银行时隔三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背景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内物价过快上涨趋势已经得到控制,经济增速则又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同时,5年来,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秉承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的原则,实现了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经济的“两难”问题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极大的一年。


寻找“活水源头”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坚持”原则中,被放在首位。


透视人民币国际化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与市场力量...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