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产业西移问题待解

产业西移问题待解 [《金融世界》2011年10月号 ]

一、拥有“顶层设计”,缺乏配套措施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无疑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对未来大发展的预期。然而,这一利好消息在各地区却遭遇发展的“尴尬”:尽管国家层面已为承接产业转移搭好了政策框架,但中西部地区与此相对应的配套措施却迟迟未能出台。
    在广西,尽管自治区的商务、银行等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承接产业转移最为重要的规划、土地、环保、能源、林业等多部门,仍未能通过配套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以环保为例,相关部门对转移企业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环保评估,使一些污染企业有机可乘,在中西部找到了再次发展的“温床”,因此,一些已经引进先进技术的优秀企业也因行业的固有形象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广西大学金融学博士范焯军指出,这是由于目前环保部门对此类项目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环评问题可以“靠边站”;另一种则是“先入为主”思维固化,只看到此类产业的“斑斑劣迹”,没有意识到有些企业在不断更新技术,已经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这种缺乏具体配套措施的现象迫使“产业转移”这一本应轰轰烈烈推进的工作“雷声大雨点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二、产业配套“先天不足”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一些地方产业“嵌入性”强,“内生性”先天不足。据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曾昭宁介绍,目前,陕西省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配套率比较低,即使像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商用汽车产业,其龙头企业陕西重型汽车制造厂在当地的中小企业配套率也仅为35%,而西安工业整体中小企业配套率更低,仅为20%左右。
    很多东部迁移企业反映,转移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地区或国外采购,这必然增加企业负担,抵消中西部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程斌武教授说,如果一家冰箱厂落户湖北,但当地却没有生产包装冰箱所需的泡沫厂,这很有可能会造成这家冰箱厂面临破产。我们在陕西调研时了解到,西安的纺织城里纺纱、织布,印染企业一应俱全,但下游产业链的服装设计、制造以及营销链缺乏,使得整体产业链难以互动,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资源难以相互吸收和利用。
    由于产业配套不足,陕西关中地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讯、IT、动漫、太阳能、LED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后劲不足的问题。从事电讯行业的西安海天天线副总经理潘志清对我们说,整个关中的大产业链没有形成气候,而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都形成了大的产业区,规模大了以后,企业在当地生存就感觉像进入了大海一样,现在在关中却没有这种感觉。他的企业是做通讯天线的,但是在装配、调试时关中就无法提供配套的产业链,这就相当于“在本地磨豆腐还要到外地买黄豆一样”。

三、产业附庸化难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汇率波动、竞争加剧等影响日益加深,东部产业升级换代步伐不断加快,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选择西移,但是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其西移后只能作为东部产业的配套,产业附庸化的现象非常明显。
    一些东部优秀的企业由于产品档次高、收益好,加之东部的人才、产业配套等优势,仍然选择留在东部。中西部省市承接了大量转移产业,其经济总量虽然有很大提高,但其核心竞争力并未增强。
    调研发现,陕西转移产业附庸化现象明显。陕西省政府提出,到2012年要建设西安、咸阳等五大光伏产业聚集区,以及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两个半导体照明产业聚集区,届时两大产业的总规模要达到4200亿元以上。但是目前,陕西这两大产业被紧紧地压在全国产业链的末端上,大多数企业都是为长三角、珠三角作产业配套的,其规划和雄心仍是“纸上谈兵”。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在陕西存在,安徽省社科院专家蒋晓岚也坦言:“目前,安徽省科技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大部分企业还缺乏核心技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还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四、产业争夺战导致同质化趋势……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