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头痛的欧债

头痛的欧债 [《金融世界》2011年10月号 ]

    曾经一度平静的欧债危机近日再掀波澜。一方面,标准普尔公司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而且前景展望为负面;另一方面,希腊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新一轮救助计划出现分歧,迟迟拿不到救助贷款,引发市场担忧。欧债危机何去何从?

欧债形势雪上加霜
    9月19日,标普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为A,前景展望为负面。降级的两大原因是意大利政局和债务前景不佳。标普认为,“意大利脆弱的政治联盟及国会内部的政策分歧,将掣肘政府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挑战的努力......鉴于意大利融资环境收紧和财政紧缩,意大利全国改革方案对改善其经济状况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德国经济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部主任多罗特娅•舍费尔斯接受采访时说,意大利被降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界对贝卢斯科尼政府缺乏信任。她认为,不仅是意大利,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发现控制过度开支并不容易,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市场会继续质疑他们的信誉。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里格则指出,意大利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虽然意大利的整体债务形势与希腊和葡萄牙等目前被救助的国家不同,而且即使遭降级也不会走到被迫求助的地步,但不能排除未来市场非理性反应和投机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欧债危机的形势相当危险。 
    除了意大利,外界更加担心的是希腊的局势。
    由于希腊未能完全满足欧盟与IMF为救助设立的条件,使得后者暂停了新一轮救助计划的谈判。这意味着如果到今年10月中旬前,双方不能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希腊政府真的要“关门”了。
    由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IMF组成的联合小组正在雅典对希腊进行评估,以便决定是否根据去年5月达成的救助协议向希腊发放下一批80亿欧元的贷款。
    不仅旧贷款拿不到,欧元区领导人在7月21日的峰会上决定再为希腊提供的1090亿欧元的新贷款方案也仍然没有落实。芬兰坚持要求希腊为芬兰向其提供的新贷款提供担保,尽管两国8月份宣布就此问题达成了协议,但这项协议遭到了其他成员国的反对,认为该协议对其他成员国构成了歧视。两国还要进行新的磋商,直到最终方案让所有成员国满意。
    希腊债务危机已经是老生常谈,过去20个月曾经数次升温,后经多方援助虽都化险为夷,但仍留下巨大的窟窿。若不是依靠救助,以其政府的信用能力根本无法在金融市场上融到资。
    今年7月21日,欧盟首脑峰会虽然就对希腊第二轮救助达成协议,但其前提条件是希腊要实施一系列非常严苛的紧缩措施,况且该协议还需要各成员国议会批准,方能生效。 
    事态的发展并不能完全符合人们的预期。由于美欧经济增速出现同步放缓的迹象,加之大西洋两岸的同步紧缩与减赤,更加重了经济回落的危险性。如何既保经济增长又实现紧缩,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可以说,希腊的紧缩真是“生不逢时”。 
    据希腊媒体报道,希腊紧缩政策的重点将从刺激经济转移到削减公共开支上。欧盟和IMF提出15项新的紧缩措施,包括减少公务员数量,削减或冻结公务员工资和养老金,上调燃油税,削减公共卫生健康开支和加快私有化进程等。 
    政策一出自然会遭到国内的激烈反对,特别是在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的今天,进一步削减工作岗位,对希腊民众无疑是雪上加霜。希腊政府正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难以承受解体之痛
    随着希腊债务违约的风险加大,有关希腊将被踢出欧元区的猜测也甚嚣尘上,还有传闻说希腊正准备就是否退出欧元区进行全民公决。
    然而,多数专家认为,无论希腊是主动还是被动退出欧元区,都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其后果对于欧元区来说将成为难以承受之痛,欧元区领导人绝对不会坐视希腊债务违约和退出欧元区。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伊恩•贝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希腊来说,离开欧元区意味着以其本国货币计算的债务负担将进一步加大,而且希腊的银行系统也将崩溃,还会造成物价飞涨,离开欧元区对于希腊绝对得不偿失。而对于欧元区其他国家来说,如果希腊债务违约或者离开欧元区,对欧洲的银行系统将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欧洲央行和成员国的银行都持有希腊国债,任由希腊破产势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欧元区其他重债国也将难以幸免。 
    欧洲政策中心的祖里格也认为......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QE3登场
QE3意在加快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开启全球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大幕。


欧洲的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形势喜忧参半,全球经济仍需应对考验。


新兴经济体“失色”
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但在挑战面前还需加强合作。


不可思议的印度
经济改革使印度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其服务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