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世界》2011年09月号 ]

        在未来1~2年内,欧债问题的传导是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
  欧债问题的规模远大于几个月以前。在三五个月以前,市场主要担心的还是希腊的国债违约,现在则更担心西班牙、意大利的问题。不论从GDP总量,还是国债余额大小的角度来看,一旦西班牙和意大利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其问题远远要比希腊、葡萄牙大得多。希腊的GDP是欧元区GDP总量的2%,而意大利则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西班牙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和西班牙的GDP之和为3.6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中国GDP的体量,为希腊的12倍。从国债余额来说,意大利的国债余额达约1.9万亿欧元,西班牙约7千亿欧元,两者之和大约是希腊的8倍之多。问题之严重,可想而知。
  欧债问题的传导可以是“自我实现”的。前一段,许多人认为西班牙、意大利的财政情况的基本面(比如,西班牙的国债占GDP的比重只有60%;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只有3%)要明显好于希腊,因此,违约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只要市场上的部分投资者出现对西班牙、意大利债务可持续性的怀疑,就会推高其国债的信用违约交换价差(CDS spread)和国债利率,而利率一旦明显上升,这些国家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就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其财政困难和违约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务危机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此外,银行体系本身也会将危机放大:很多欧元区的国债是由本国银行持有的,国债贬值或者违约会让本国银行遭受损失,而这些银行本身又发行了很多债券,这些债券也会被市场认为有违约风险。而这些银行债券的本身又被很多其他银行持有。此时,银行体系就像是一个危机效应的放大器。在这一方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问题也比希腊和葡萄牙严重得多。比如,希腊政府和希腊的银行所发行的债券余额中,大概有630亿欧元被银行体系持有,葡萄牙是750亿欧元,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是4100亿欧元和3250亿欧元。
  救助计划都是短期效果,而且面临很大风险。目前,由欧洲央行出面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勉强压制住了市场利率,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需要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来接手。
  如果今年9月底之前17个欧元区国家的国会一致同意的话,那么,EFSF将升级为EFSF2.0版本。但能否过17国批准的关口,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北欧的一些富裕国家对此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这就给金融市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疑。
  另外,这个新版本究竟有多少“子弹”?根据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的计算,EFSF2.0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配套额度等其他救助机制,总共能提供大约75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假设EFSF要救助希腊(已经出手)、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么,总共需要118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大约4200亿欧元,这个缺口恰好大致相当于意大利所需要的4880亿欧元的援助额。换句话说,即使EFSF成功升级,也只能救西班牙,救不了意大利。
  更大的问题是,目前欧洲央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IMF所能做的只是解决危机国家的流动性问题,但无法解决其在目前欧元体系内(欧元汇率过强的环境下)竞争力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持续低迷的根本性困难。而如果经济持续低迷,财政紧缩的政策即使由政府和国会承诺,也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行得通。在经济萎缩的情况下,还要被迫加税和削减福利,只会导致更多的政治动荡和不断地变更政府。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目前欧元区的政府和金融市场正处在两种均衡状态的摇摆之中。第一种均衡是好的均衡,即市场对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走出财政和债务困境抱有信心,因此,可以保持其国债融资成本稳定在较低水平;在这种环境下,假以时日,伴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各国就能走出困境。第二种均衡是坏的均衡,市场对这些国家是否能够走出困境持悲观态度,导致其融资成本高企,进而越发使得各国的财政和债务状况变得不可持续,最终以爆发危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短期来看,美国面临的风险比欧洲要小。实际上,正如格林斯潘所说,美国没有原本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因为联邦储备银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央行,可以不断的发行钞票来还债。美国真正的危险在于陷入长期经济低迷。 
  短期内我们对美国的担心主要是从一些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指数来看,例如,ISM指标、商业信心指数(business confidence survey)、消费者信心指数等近期都明显恶化。在历史上,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领先于个人消费的同比增长率6个月左右,而前者已经下跌到了2008年危机时候的最低水平。
  从政策上来看,面临国债余额上限的约束,美国政府在财政刺激上已经没有太大空间了。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即使推出QE3,其效果也有限。一方面,QE3是在前两轮QE的基础之上推出的,其边际效用明显递减;另一方面,美国七月份核心通胀率已经达到1.8%,总通胀率已经达到3.6%了,再推出大规模的QE3的空间有限。因此,总的来说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子弹已经不多了。
  
中国经济会受何影响……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QE3登场
QE3意在加快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开启全球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大幕。


欧洲的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形势喜忧参半,全球经济仍需应对考验。


新兴经济体“失色”
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但在挑战面前还需加强合作。


不可思议的印度
经济改革使印度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其服务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