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兼听阁 > 紧缩政策正在奏效

紧缩政策正在奏效 [《金融世界》2011年07月号 ]

  去年10月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努力使信贷增速回归正常水平,这是抑制通胀一揽子政策的关键一环。与多数发达国家央行不同的是,中国央行主要通过数量化工具而不是加息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主要量化措施包括发行央票和新贷款限额体系。

  结合逐步加息,这些量化紧缩措施已开始奏效,广义货币总量及信贷增长大幅放缓。4月份信贷增速同样从2009年3季度同比近35%的高点降至17%左右。但我认为,为抑制通胀,未来数月,央行仍需保持紧缩政策。预计未来数月将有两次准备金率上调(100个基点)和一次加息(25个基点)。

  如何看待银行表外信贷?目前,难以获得表外信贷的及时数据,但此类信贷增长在广义货币供应量M2数据中仍有所反映,尽管不出现在新增贷款数据中。例如,如果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向企业提供10亿元人民币贷款,这一贷款不出现在银行的新增贷款数据中,但一旦企业收到该笔款项,将立即作为存款增长,反映在其银行账户中,从而进入M2数据。鉴于过去四个月M2供给增长持续放缓,可以认为表外信贷没有改变整体银行体系放贷增速放缓的趋势。

  此外,自去年末以来中国银监会开始不断规范表外信贷业务并强化监管。银监会同时制定时间表要求银行将现有表外信贷纳入表内,即银行须在2011年末前将表外信贷并入表内。截至2010年末,表外信贷数额已由2010年7月末的2.08万亿元人民币降至1.66万亿元。根据这一时间表,每季度须将至少25%的现存表外信贷转入表内。

  我认为,由于人们对央行新发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缺乏足够了解而对信贷状况产生了新的困惑。这一指标显示,如果考虑股权和债权市场两种外部融资,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和机构的社会融资总量仍达4.2万亿人民币(2010年1季度为4.5万亿人民币)。

  从表面上看,这一数据意味着紧缩性政策并未大幅降低信贷总量的增速。但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融资存在本质区别:银行信贷增长会带动贷款、存款创造连锁效应,因而将形成自我维持的信贷创造,而前者并非如此。

  如果现在仍不相信紧缩性政策已使整体信贷环境趋紧,则只需观察官方和民间贷款利率的最新变动即可。尽管基准利率自去年10月以来已四次上调(累计100个基点),实际贷款利率甚至高于基准利率。截至4月,55.8%的银行贷款利率超过基准利率,而2010年4季度这一比例为42.8%。民间贷款利率的上升最为明显,据央行调查,3月份温州民间贷款年化利率平均飙升至18.5%。这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近三倍,高于前两次紧缩周期(2004~2005年及2007~2008年)的民间贷款利率。

  的确,对过度紧缩和硬着陆的担忧正在增长。但我们认为这些担忧没有必要。悲观阵营中盛行的论调是信贷紧缩过于严重,中小企业会遭受重创。但这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主导中国金融体系的银行天生喜欢大型企业。

  从历史上看,目前17%的信贷增速远非过紧。在金融危机前十年(1998~2007年),中国年均不到15%的信贷增速和16%的M2增速支撑了近10%的实际GDP增速。

  2010年下半年近20%的M2增速与今年2~3季度逾15%的名义GDP增速或扣除高通胀后约9%的实际GDP增速相吻合。

(作者系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用汇率市场化化解不良贷款
在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化”改革中,应当优先考虑汇率市场化。


A股该不该救
A股历史上能够在10倍市盈率买到股票只有4次,目前这次与前3次有所不同。


经济形势更像1998年
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见底,而是经济在底部持续的时间比市场预期要长。


期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期货在港交所推出,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形成更加权威、更加市场化的国际价格,同时,又大大减小了丧失人民币定价权的风险。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