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光伏产业格局酝变

光伏产业格局酝变 [《金融世界》2011年07月号 ]

 

  2010~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次巨幅波动。

  整个2010年,因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光伏产业超高速扩张。德国权威光伏杂志Photon International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3吉瓦,比2009年增长了173%。

  然而,今年上半年,习惯于高歌猛进的新能源光伏企业却“跌声一片”,出货量及产品价格双双走低。

 

供过于求

  光伏组件至今还是一个依靠政府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的产品。光伏产业总的来说,是一种政策控制下的市场经济,因此它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政策导向的影响,其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

  欧美国家以政府补贴培育出了当地的商业应用,正是欧美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热情,使得中国95%的光伏组件找到了出口市场。

  然而,进入2011年3月份,去年最大的光伏需求增加国意大利,突然放弃固有的光伏电价补贴机制,不再对电价补贴进行明确,这极大地提高了光伏电站建设的不确定性。

  此外,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市场,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捷克,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该方案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

  福能集团CEO刘佳勇介绍,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全年,市场的状况一直都是“安装商和下级分销商不断催货、厂商加工赶班生产”。但是从2010年年末开始,公司开始出现库存堆积的情况。

  然而,由于去年市场火爆,全球大多数光伏制造商都大规模地扩展产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供远大于求”的实际局面。

  综合多家国际光伏咨询公司的调查分析,今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大幅上涨80%至50吉瓦,而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与去年持平,约为21吉瓦。

  去年,光伏组件价格呈现先稳后升的态势,一直维持在1.5~2欧元/瓦,而今年一开年,价格便开始急转直下。

  行业网站Energy Trend6月1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光伏电池的平均成交价已经跌破0.9美元/瓦,最低甚至到0.8美元/瓦,且下游厂商要求降价的压力仍未停歇。3月初,随着意大利光伏补贴政策出现变动,到达欧洲的部分中国光伏组件厂商产品遭到欧洲客户的集体退货,并且被要求降价3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业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必然激化,价格战将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面临洗牌

  2011年,从龙头企业到二、三线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在产能扩张的道路上疾驰,似乎谁都没有察觉到过剩的风险。而当过剩来临时,龙头企业的机会也出现了。

  与2005年相比,2010年世界光伏企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5年,全球前十大光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在70%以上,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0%。此外,前十大光伏企业各自所占市场份额的差别也在缩小。2005年,第一大光伏企业日本夏普公司产量占据全世界产量的24%,第十位的SolarWord只占2%。而2010年,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First Solar所占的市场份额约为6%,而第十位的台湾Gintech所占市场份额为2.4%。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认为,光伏行业的自有规律造成了业内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出现上述两大变化。

  一方面,光伏产业是一个由社会主流需求(以低碳能源减缓环境压力)催生的新兴产业,其核心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成形,因此进入该行业,特别是光伏组件环节,并不存在难以企及的技术门槛。这一产业特征造成近年来中国各类投资主体扎堆进入光伏行业,众多从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另一方面,行业核心技术多年没有根本性突破,企业间的产品性能难以拉开档次。当前,晶硅电池是光伏电池组件的主流产品,作为最主要技术指标的光电转换率,全行业都处在16%~18%之间。在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竞争机制减弱,龙头企业缺乏有效手段阻击新进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业内人士指出,光伏龙头企业,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英利新能源等,都有专业的团队分析预测市场变化,对今年的行业性产能过剩应该是有所预料的,但均在去年大肆扩张产能。可见,行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已经做好借产能过剩打一场价格战的准备,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下加剧的竞争更利于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与售后等优势要素。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王亦逾近期表示:“去年市场那么好,小公司也要等大公司卖不出货了才能卖得出去。”尽管今年的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果将小公司的份额从总的市场供应中去掉,大品牌的厂家对于市场依然是供小于求的。

  国内的众多报道已证实,当前的光伏低谷已经对二、三线光伏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魏启东认为,作为新兴产业,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长远来讲,当前的“供远大于求”是一个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但该阶段将是二、三线光伏企业的“严冬”。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