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电从海上来

电从海上来 [《金融世界》2011年07月号 ]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或于明年上半年启动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招标规模拟为200万千瓦左右,较首轮招标翻一番,这无疑将使市场对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

  与陆上风电超高速的发展相比,中国的海上风电才刚刚起步。2010年,随着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和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等一批示范项目投产,中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25万千瓦,占风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不到1%。

 

前景可观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看来,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在2010年出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近期还将公布更具指导性的实施细则。

  此外,中国的海上风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调查结果,在中国,5~25米水深的海域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

  并且,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更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烦恼。在当前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遭遇“窝电”尴尬的时候,这一点特别具有诱惑力。

  海上风电经济性的增强也是一大刺激因素。2010年,中国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中标电价在0.6235~0.7370元/千瓦时之间,较东海大桥项目0.978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明显降低,已接近陆上风电的报价水平。

  在诸多有利条件下,易跃春指出,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预计可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

 

制约因素

  虽然前景一片大好,但现实却要艰难得多。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国电集团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说,在进军海上风电的过程中,企业感觉有些“晕船”。

  导致“晕船”的颠簸,首先来自于海上风机的质量。近年来,中国的风电机组制造业实现了“跃进式发展”,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一批企业相继上市,并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过快推进带来的隐患也开始频繁显现,一些陆上风机多次出现脱网、倒塌等事故,给行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相比陆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对风机质量要求更高。“陆上风机出小故障,也许10分钟就能修好,而海上就不同了,如果风浪大,维修人员甚至不能靠近,最终修好可能要花好几周的时间。”大唐新能源副总经理孟令宾说。

  谢长军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并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海上风机。即使是国产风机老大华锐风电的产品,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更换部件的问题。为此,龙源电力在其运营的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中,使用了8家厂商的16台试验机组,期望找到最合适的机型。

  此外,海域使用的矛盾也是一大制约因素。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近海海域不同于西北的戈壁荒漠,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军事、电缆、航运、滩涂围垦等多方面的因素,部门协调难度较大。

  一位开发商表示,自己在做海上风电的前期工作时,突然接到地方上要变更海洋功能的通知,前期投入面临“打水漂”的困境。他呼吁各省政府在海洋功能规划中为风电留出一席之地。

 

“小步走、不停步”

  面对这样那样的掣肘因素,谢长军表示,龙源电力开发风电的策略是“小步走、不停步”。

  易跃春介绍,目前,中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规划是,重点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等七个省市的海上风电建设。

  这样的侧重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有道理的。在浙、闽等东南沿海省份,台风的破坏力非常强,现有的海上风机并不足以抵御这一风险。

  此外,开发海上风电的收益也需要企业慎重考虑。

  去年的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结果是:滨海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737元/千瓦时;射阳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7047元/千瓦时;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6396元/千瓦时;东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6235元/千瓦时。

  这大大低于业界预期,已经逼近陆上风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很多专家怀疑这一价格区间不足以让海上风电场实现长期盈利。而目前,国内的几大设备商都在研发海上风电机组,如果这些设备集中参加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必将再次打响价格战。

  谢长军表示:“实事求是地说,做海上风电赚不了大钱。所以奉劝一些民营企业,如果以盈利为目的,不要轻易尝试这一领域。”

  考虑到种种制约,即便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甚至超出这一预期,与2010年中国超过9亿千瓦的电力装机总容量相比,比例仍是十分微小的。施鹏飞认为,指望海上风电缓解电荒根本不现实,它更多的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探索。

  相比海上风电,陆上风电仍将是中国未来的发展重心。虽然“三北”地带资源丰富的高风速区域几乎被瓜分殆尽,但广袤的南方内陆低风速区还有不小潜力。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风电发展,将从大规模基地建设转向大规模基地建设与分散式开发相结合的路线。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