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调查 | 领导者 | 国际观察 | 前瞻 | 兼听阁 | 金融人生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首页 金融世界 兼听阁 - NON-MAINSTREAM
 
电荒的启示

 2011-06-27 15:50  
作者: 陆晓明   责编: 初林     月号: 2011年06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电荒又来了!立夏刚过,大半个中国便拉响了电荒的警报。

  对电荒的原因,已经有许多讨论,关键的问题还是价格。如果某种商品和服务总是出现供求失衡,那一定是其价格出了问题,没能起到有效调节供需的作用。就说现在的电荒,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提供全国一半以上发电量的五大电力集团火电生产业务亏损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2.9亿元。可电价又迟迟不能上调,亏损之下,发电企业自然缺乏增产积极性。短缺之下,只能硬性控制需求,比如拉闸限电,好比当年的凭票供应。

  20多年前,我国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价格改革时就提出: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时至今日,我国靠市场价格调节的商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供应充分,唯独“煤电油运”等受国家价格管制的领域,总是闹出煤荒、电荒、油荒和运力紧张,持续成为瓶颈。这一对比颇耐人寻味。

  回顾我国价格改革历史,改革开放头二十年,农副产品、小商品、大件消费品、生产资料价格相继放开,至上世纪末,除资源要素价格之外,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放开。与之相伴的,是供应极大丰富,粮票、油票、布票、电视机票、冰箱票相继退出历史舞台,生产资料的定量定价配给也逐步取消。但那一阶段大刀阔斧的价改也经历了巨大的风险。

  相比之下,本世纪以来,我国CPI年均涨幅仅为2.1%。较低的通胀压力似乎为继续将价改向资源要素领域深化提供了良机,但这方面的价格形成机制至今未能理顺。此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前行,土地、环境等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但也未能充分反映到其价格上来。

  不过CPI涨幅较低并不见得社会对价改的承受能力就较高。最近十年,尽管CPI年均仅上涨2.1%,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却年均上涨9.2%。统计局认为买房属于投资不属于消费,房价上涨因此不被计入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上涨,但对购房居民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支出。过去人们几乎没有购房租房的负担,即使物价上涨较快,由于其收入增长更快,足以应付日常开销的增加,日常收支节余还有增长。而现在那点日常消费收支节余的增长相对于房价的上涨而言则显得微不足道。就此而言,现在人们对价改的承受能力可能还不如过去强,因此,这些年资源要素价改比较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为什么这十年在资源要素价改上小心谨慎的同时,却在住房价格的市场化上大步前进?难道人们对每平方米数千元的房价上涨的承受力比每度电涨几分钱、每升油涨几十元的承受能力更强?

  可以认为,正是不断攀升的住房商品化率(也就是住房保障率的下降)和快速上涨的商品房价,才使得扭曲的资源要素价格迟迟得不到理顺,由此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低价土地、环境、能源等资源,放大了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更加剧了其紧缺,如今的电荒就是例证。而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现在,中央已决定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同时坚决控制商品房价格上涨,也加快了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我以为,这是正确的方向选择。

(作者系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

(详细内容请订阅本刊,订购电话:010-88051574/010-88051563)

 
 
2019年5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9年5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