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金融业新方向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


把握2012
2012年,中国的经济走势由我们自己把握,国际环境并不是主要原因。


看清当前经济形势
目前,社会上对楼市、股市、债市、汇市何去何从议论纷纷。


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是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 MORE... ]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是堂 > 让人民币“南”飞

让人民币“南”飞 [《金融世界》2011年06月号 ]

位于缅甸北部的边境城市木姐市与云南省瑞丽市隔江相望。

位于缅甸北部的边境城市木姐市与云南省瑞丽市隔江相望。

从这里走陆路经由缅甸抵达泰缅边境;或经由水路走澜沧江接湄公河,是中国货物进入东南亚进行边贸交易的两条命脉通道。

在与中国边境贸易的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人民币几已“畅行无阻”;沿湄公河顺流直下,在泰国北部大港清盛市,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货船随处可见,不少商家的店门前皆贴有“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标识。 

“基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市场需求、政策优势等方面综合考虑——向南,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前期中期的最佳选择。”云南金融办主任刘光溪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刘光溪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向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推进,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佳选择,因为云南正以其边贸人民币结算的巨大成效,推动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四部曲”

《金融世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到今天,它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刘光溪: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式提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于为可能因危机而陷入困境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调整余缺有效机制的考虑,东南亚、南亚、东亚地区的24个国家认为有创建亚洲共同外汇储备的必要。为此,亚洲地区的“10+1”、“10+3”区域合作组织紧锣密鼓地讨论,如何推动人民币、日元成为泛亚地区的主要区域货币的议题。

纵观世界上主要货币的发展路径,在货币从金本位制走向信用货币本位制之后,货币发行归根结底以国家信用作为根本基础。因此,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周边区域广泛采用的区域性货币,需要地缘经济、政治、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到日本而言,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始于1970年,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步履维艰。究其原因,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岛国经济的局限,难以在周边国家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此时,人民币的优势得以体现出来,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其地缘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在亚洲地区的优势无人可撼动。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的前15年,是市场化、货币化的过程,那么后15年,则是产权和资产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过程,产权和资产流动起来就是货币,流动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资源配置功能。

因此,我们看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明显加快。入世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内需尚未扩大到与供给相匹配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强劲增势,2002年,中国外贸增长达到27%;2004年增幅则达到45%。

随着外贸交易总量的激增,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外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日益得到周边国家的追捧,这一点在云南、广西等地区的边境贸易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实践表示,任何一种货币,只要长期保持增长、长期盈余,国内外投资者均积极追逐此国货币。当社会财富盈余远超出货币增长速度时,一国货币必然出现升值趋势。2004年,人民币币值反超港币,这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其本质是社会发展、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体、第三大对外投资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提出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产物;是基于人民币货币符号价值提升、综合国力提升等种种现实应运而生的。 

《金融世界》: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刘光溪:总结起来,人民币国际化在货币职能上应采取“四步走”战略,即坚持由人民币执行贸易结算职能、投资职能、信贷融资职能,以及储备货币职能的路径。

首先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下一步,应尽快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推动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结算币种;然后,使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信贷融资市场上的主要结算货币;在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金融世界》:您认为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目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可接受程度如何?

刘光溪:人民币国际化,其实质是以人民币为依托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交易的对外开放,最终形成人民币的定价权、离岸市场,实现人民币在中国以外境外市场的自由兑换与交易。

在当前形势下,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两大因素是需求和供给。

从需求角度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是周边国家是否有需求、有意愿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对于国内外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好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损失;其次,在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升至3万亿美元的节点上,使用人民币结算可适当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最后,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崛起,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作为美元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分散美元投资风险。

但从实际结算货币的选择来看,虽然我国已与越南、俄罗斯等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定,但受周边国家具体国情和政策、维护本币主权,以及我国的贸易结构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在对方国家的接受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具有一定接受度。而在中俄边境贸易结算中,首选结算货币仍为美元,第二选择则是卢布,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较少。在中国与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以及尼泊尔等国家的边贸中,人民币结算率也较低。

因此,推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国际化,应当首先考虑接受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从这个角度上说,云南势必成为人民币泛亚国际化向南的首选和最重要的先行试验推广基地。

从供给角度而言,应主要考虑人民币可兑换程度如何,汇率形成机制是否市场化、是否浮动,金融监管体系是否配套,金融改革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是否达标等一系列因素。具体来说,供给方面有四个方面的重点:

其一,要稳步有序地加快推动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进程。货币国际化的核心在于货币是否能够随时兑换为资产,因此,可兑性是货币国际化的提前和基础。

其二,加快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这与可自由兑换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境外有投资需求的资金应能够通过金融、证券、保险等正规机构进入A股市场、债券市场赚取利差,同时拓宽人民币投融资渠道,允许中国的金融机构到国外去进行投融资,形成人民币双向流动的完整闭环。

其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进程,健全银行体系,发展与货币功能向匹配的保险、证券行业。通过推动金融机构的大发展,进一步做大人民币市场的盘子。

其四,最重要的是加强整个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人民币走出去意味着国内政策的溢出效应增大,跨境资金流动的变化与国内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相互溢出和渗透。为评估人民币境外流动风险,要建立必要的风险检测、监控、预警体系,全面掌握人民币流动状况,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金融世界》:您能否具体描述一下人民币未来国际化的路线图? 

刘光溪: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依赖,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着手进行推动:由时间带动空间;再由空间带动时间的缩短。

在地域和空间维度上,同样应当采取“四步走”战略,即实现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人民币区域国际化、人民币泛亚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全球国际化。

从时间维度上看,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会至少经过50~60年的长期发展才能最终完成。

人民化国际化进程的前15年,应重点发展亚洲地区的周边、区域化边境贸易。根据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历程,发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没有首先在周边、区域扎根,便很难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推进人民币周边国际化,应首先考虑人民币接受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首先推进人民币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流通,如港澳台、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不丹等周边毗邻国家和地区。此后,逐步过渡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文莱等东南亚、南亚区域,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然后,不断提升人民币在中亚、西亚、北非、东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其他太平洋岛国,乃至日本、韩国等广泛的亚洲与亚洲周边地区的地位,从而实现人民币泛亚国际化。努力在泛亚地区的东南亚、南亚、东亚打下扎实基础,再和南盟合作打造自由贸易区,形成“东盟十三国”、“南盟八国”的“二十一国自由贸易区”。

经过15年的发展,到2025年,人民币在泛亚地区贸易结算、投资计算、信贷计算、储备结算等方面的比例,加权平均能够达到30%,为人民币全球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30年,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占比达到20%~30%,人民币国际化的理想才能真正跃然纸上,从“画饼充饥”到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

“桥头堡”战略助推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金融世界》:对于云南而言,在实施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背景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什么优势?

刘光溪:中国的边贸看云南,作为东南亚、南亚的地理中心,云南的环境、人文基础良好,山水同脉、同源,与大湄公河区域国家有着地理上的天然联系和经贸上的传统往来,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桥”就是大通道;“头”就是大前沿;“堡”就是大基地,即核心载体。“桥头堡”三个字的含义联系起来,就是中国在面向西南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云南的独特优势,加速推进面向中国西南的大通道建设,开展以构建大通道、大平台、大物流、大产业、大市场、大都市、大网络、大开发、大开放、大合作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建设。

云南以其鲜明而独特的优势和无可复制的天然条件,在人民币区域化、泛亚化、国际化进程中必将承担起重大的责任。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云南最具有现实发展潜力和意义。

虽然云南第二批才列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但云南边贸历史悠久,在人民币结算中起步较早。云南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8个属边境地区,周边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全省陆地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据全国边境线1/5~1/6左右;拥有国家级口岸8个,省级口岸13个。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量为1447亿元,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超过18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云南边境贸易总量中,人民币结算占比高达95%,人民币在缅甸、越南、老挝的存留量已将近300亿元。人民币显然已成为广受周边国家居民欢迎的“民间储备货币”。这一优势其他省市不可比拟。此前多年的实际运行,使得云南具有开展人民币结算的丰富经验,储备了相当多的人民币结算金融人才,并形成了云南特有的结算模式,能够为国内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参照。

所以,从市场需求和民间基础来说,人民币向南推进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佳选择。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定位的提出,将有效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催生昆明泛亚金融中心的建立,这势将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在云南的发展创造更广的空间,展示更大的潜力,使云南成为人民币周边、区域、泛亚,以及全球国际化的前沿。

昆明:终极打造泛亚金融中心

《金融世界》:昆明在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方面有什么优势?您有哪些具体战略构想?

刘光溪: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融中心必须是物流中心、人才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没有这些“流”哪来资金流?所以昆明面具备大通道和特殊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具备打造成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条件。

关于将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具体战略构想,我们给人民银行报了一个详实的实施方案,简称“3355计划”。

根据安排,我们计划3年把“区域性”拿掉,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6个国家的金融服务中心;再有3年,我们要把“跨境”拿掉;再有5年,我们要把“人民币”拿掉;最后5年,要把“服务”两个字拿掉。

根据规划,将在昆明原有3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础上,尽力建成真正的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在扩大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的基础上,到2025年,最终建成昆明泛亚金融中心。最终,我们计划用15~20年时间,将昆明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金融“桥头堡”,融资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以及金融创新、金融人才、金融信息服务中心。

《金融世界》:在推进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云南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刘光溪:这一定位的出发点在于:在无形之中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投资、贸易结算优势,推动人民币向南扩展。 

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昆明眼下要扎实推进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落实中外银行间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加强银企合作,在账户开立、资金清算、贸易融资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措施。 

具体而言,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要重点建设三大平台:第一个是结算平台,由带来结算走向直接结算;第二,金融服务功能。建设与金融结算、清算相应的服务体系和信息化体系。第三,综合配套服务平台。

建设区域性人民币结算中心,还要兼顾建设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此外,完善金融要素市场的建设也是重要方面。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生物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众多独特资源和产业。资源方面,云南的优势资源包括:有色金属、矿产 ,生物医药;特色产业方面,有花卉、烟草、橡胶、蔗糖等。目前,昆明有色金属交易所,橡胶、线材、珠宝玉器、蔗糖、天麻交易所都在积极建设之中。交易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云南成为掌握商品定价权与话语权的交易中心。

金融资本交易中心和要素交易中心互为补充,作为驱动昆明发展的两大动力形成合力,延伸了金融“桥头堡”的发展内涵。

与此同时,云南还将积极加快周边国家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边贸合作、跨境合作、边境经济区合作步伐,夯实人民币从贸易结算扩大到投资结算、信贷结算、储备结算的基础。

《金融世界》:您对国家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有什么政策建议?

刘光溪:我们建议并希望,中央有关监管部门在支持西部大开发、沿边大开放、实施“桥头堡”战略方面,在金融政策、金融监管、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与产品的“先行先试”,包括跨境人民币现钞调运、外资股权试点、地方金融机构创新等方面,给予云南和昆明更多的政策优惠、政策倾斜,以及政策突破与创新,将云南和昆明作为政策“先行先试”的基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发行、订阅热线
010-63072044
订阅传真
010-63072044
广告热线
010-88051238
广告邮箱
jrsj_2010@126.com
读者服务热线
010-88052646
010-6307204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5935/F
国际刊号
ISSN 1674-9588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丰工商广字第8004号
邮发代号 2-20
国内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