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家 > 推进国际金融稳定与中国金融改革

推进国际金融稳定与中国金融改革 [《金融世界》2011年05月号 ]

金融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货币、经营和管理货币的企业、金融市场、调控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所组成。稳定的货币和适当的货币供应量,是促进商品生产、扩大国际贸易、改善国际收支的基础。

192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国际金融会议,建议各国建立中央银行,并由中央银行集中货币发行,以控制货币发行和稳定币值。1921~1942年,新成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世界上主要国家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拓展,逐步被赋予了“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主要职能,在经济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部门。

1929~1933年,由于美国发生严重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综合各种经济学派的解释,大萧条成因主要有三条。

首先,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矛盾的加剧和爆发。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崇拜和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一段时期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品大大丰富。但是,由于资本家追求利润而压低工资水平,导致工人收入只能缓慢上升。

其次,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实行了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

第三,金本位制导致货币紧缩,并将金融危机扩展到全球主要国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在大战中各国中央银行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西方发达国家又逐步恢复金本位制。

时隔70多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被政府接管。五大投资银行,一个破产,一个被合并,三个改为银行控股公司。2009年,美国经济衰退2.6%。美国金融危机迅速传导到欧洲,世界经济衰退0.6%。

美国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家对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的原因,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有以下共识。

一是货币政策失当。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推动了全国负债消费,特别是民众对房地产过度负债消费。后来利率下调,造成房地产贷款的损失,使银行出现巨额坏账,引发金融危机。但是,美联储前主席并不完全同意这个分析。在我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期间,我和格林斯潘一年有几次见面。让我感叹的是,他到中国来访总是自己提着行李,随员只有一个保卫人员。

2008年10月25日,我在华盛顿见到格林斯潘先生,当面问到外界批评他货币政策失当的问题。他说:“我在2004年已提高短期利率水平,过去只要提高短期利率水平,有80%的可能会促进长期利率上升。但是,现在这个办法不灵了,因为有的国家和中东石油出口大国将大量美元流向美国,压低了长期利率。”他没有说“有的国家”是哪些国家,我知道他讲的“有的国家”是指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二是金融监管缺失。面对房地产贷款的大量增加,投资银行大量发行以房地产贷款抵押的债券,有的投资银行则对这种债券发行进行担保。最初一美元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美元、甚至十几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因此,美国政府批评华尔街的“贪婪”引发金融危机。   

三是美国政府引导全民过度负债消费。在2010年11月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前任主席,不但批评美国政府过分运用行政手段处置金融危机,而且说是美国政府过度扶持“房地美”、“房利美”,而引导银行过度发放房地产贷款,造成了美国金融危机。

我赞同上面的分析,但我认为美国这次发生金融危机还有深刻的货币制度原因,即美元既是美国本币,又是居垄断地位的国际储备货币,这种货币制度促使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精英犯决策错误。

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2008年11月,召开了20国集团会议,着重讨论共同实行救助刺激政策。此后又召开了3次会议,着重讨论加强金融监管,促进世界经济结构平衡,促进全球金融趋向基本稳定。

20国集团普遍扩大财政赤字,降低利息,扩大货币供应,使全球经济停止衰退。2010年,美国扩大了出口,中国扩大消费,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有所改善。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工作也有起步。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发达国家成立了金融论坛,研究推进金融稳定。

1999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推出了《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FSAP”),从几个方面描述了金融稳定的概念,并提出一系列量化指标。在反思金融危机的基础上,主要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本国的金融改革进程。

2010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继众议院之后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将全面重塑金融监管体系和遏制金融机构过度投机的行为;2010年9月7日,欧洲议会也通过了《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欧洲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开始提高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基金组织的份额。

20国集团几次会议都提出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特别是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但是,这方面的改革尚未起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现实可行的方案是推进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建立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日元、英磅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项改革要具备必不可少的条件,加之涉及美国根本利益,因此,只能是逐步进行。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流向全球。反之,美国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又有大量美元回流美国,如此,必然导致全球震荡。这也是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货币根源。

为应对这种风险,各国加大了外汇储备。2010年底全球外汇储备8万多亿元,比1997年增加一倍多。2010年各国公布币种的4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美元仍占60%以上。美元仍将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但是,美国应受国际约束,使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逐步下降,至少应下降到全球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否则,美元地位会进一步下降,这不仅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也严重威胁到美国经济发展。

我对欧盟一系列国家为维护区内根本利益,而放弃主权货币的勇气表示赞叹。1998年欧盟8个国家的首脑访问中国,了解中国对欧元使用的态度,中国政府对欧元使用表示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最早发表声明,接受欧元用于贸易结算。

当时,我和时任德国中央银行行长蒂德迈尔、时任法国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有一张三人合影,这不仅因为我们三人都是中央银行行长,而且我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经历,都当过采煤工人。

现在,特里谢先生任欧盟中央银行行长已经近8年,为欧元稳定作了重大贡献。欧元区有17个国家,各个国家经济规模差别很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经济总量占欧元区的2/3,希腊仅占2.2%。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一些规模较小的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并不奇怪,现在发生,以后还会发生。欧元区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尚好,加之已经建立救助机制,欧元区有能力排除有些国家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经济发展较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福利政策超过国家承受力。欧元已经稳定存在,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比例正在上升。贬低欧元,甚至说欧元会退出,这是毫无道理的。

欧元之父蒙代尔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国际货币多元化,即建立由美元、欧元和亚洲某种货币为主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蒙代尔提到的“亚洲某种货币”,可能是指今后有可能产生的“亚元”。亚洲不同于欧洲,“亚元”成立十分遥远。人民币和日元可同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

借鉴金融史,要研究继续推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加快中国金融的全球化步伐。

金融危机一般通过实体经济、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三种方式传导。1929~1933年出现“大萧条”,由于中国没有实行金本位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获得很大发展。

2008年美国出现“金融海啸”,由于中国资本项目未开放,人民币没有成为国际货币,也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相反,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强大。今后,全球及地区还会出现严重金融危机,中国还能继续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吗?我看是不可能的。

现在,中国已与世界经济发展联成一体。2010年,我国对外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已接近3万亿元,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8万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83%为国外资产。保守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会超过17%。今后世界上发生严重金融危机,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中国。

今后,中国金融改革,要立足本国,面向全球金融市场,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能力和处理国际重大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严重的金融危机。

要正确制定和执行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提高我国国力。要改善社会资金使用结构,通过股票、债券和基金,尽快提高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例。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人民币在境外贸易结算和境外投资中的作用,促进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有一个较为严格的标准,即人民币能够完全可兑换,可以承担国际货币全部功能,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有较高的比例。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要经过三、四个五年的努力。人民币国际化,要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通过金融市场实现,但也可以通过双边政府特定安排加以推进。要建设跨国大型金融集团,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我国几家超大型商业银行的上市市值已名列世界前茅,要将其打造成国际金融集团。在继续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同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期望和国家既定方针,正确处理金融交易中心在上海、金融管理中心在北京的关系,加快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作者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本文节选自作者为《金融大佬——毁了世界的银行家》一书所作的序言)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蝶变”潘功胜
两次大行IPO经历,使潘功胜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少壮派”银行家,较高的理论素养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再培育进行时
李培育兼具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业内对其带领下的中再集团充满期待。


朱立南低调人生
升任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一如既往地低调,或许,今后他会有所改变。


“老辣”姜建清
在工商银行工作了30年,姜建清在改革的争议中带领工行破冰前行。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