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风电当自强

风电当自强 [《金融世界》2011年05月号 ]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下,中国的风电产业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大国”。
  然而,由“风电大国”转变为“风电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而不强
  “2003~2010年,中国先后组织了6次大型风电特许权招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政策与管理体系,降低了风电开发成本,提高了风电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了中国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长军说。
  天津市风能协会秘书长王长贵介绍说,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核心的风电政策体系,电价更加合理、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发电企业与电网的责任更加明确,为风电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环境。
  谢长军表示,国家确立“规模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规模化”的风电发展基本思路以来,风电机组产能不断扩大,风电装备的技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造价水平持续降低。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不但满足了国内风电建设的需要,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部分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强,国内制造商已经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85%以上,并开始出口海外。
  除了陆上风电,中国海上风电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发展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2010年6月,中国首个近海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风电场实现并网发电。同年,国家组织了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国海上风电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高速增长,实现翻番;2009年,中国以2580万千瓦的总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风电延续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00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风电强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人均风电电量,还是风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中国在世界的排名还都很靠后。“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迈进,中国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施鹏飞说。
  
电网瓶颈
  电网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谢长军介绍说,2005年以来,中国风电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预期。但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开发现象,风电开发规划没有与电网发展规划很好地结合与协调。这段时间,尽管电网规划与建设速度较快,但与风电发展速度相比,仍然严重滞后。随着风电建设规模不断增大,风电送出问题日益凸显。
  施鹏飞也坦言,虽然国家规定可再生资源要优先调度、优先上网,但电网公司实际上难以落实。以前在风电装机容量规模不大的情况下,风电上网不受电网输送能力影响,而近年来风电装机容量增速很快,且很多风电场的位置都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及东北三省等地的偏远地区,位于电网末梢,受电网接入容量和输送能力的限制,不能及时并入电网。
  施鹏飞直言,如何使电网的建设和延伸适应风电快速发展的要求,并适应大规模、远距离的风电输送,将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竞争无序
  有些地区风电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出现了竞争激烈的局面。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风电产业由大做强。
  在国内风电开发“重速度,重规模,轻电量,轻效益”势头的影响下,有的风电开发企业不计成本圈占风电资源,导致项目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而对风电场实际运行状况与盈利能力关注不够,这不利于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凸显。王长贵告诉记者,随着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风机设备制造业迅猛扩张。2010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1800万千瓦,仅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明阳等5家企业的产能就超过2000万千瓦。另外,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美国GE等国际风机制造业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市场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急速扩张大都通过引进许可证生产的方式进行,不少新进入企业仓促上马,引进技术同质化,工艺水平低,设备性能不稳定。天津市风能协会副秘书长王华君指出,近几年,大量国产风机进入风电市场,从设备可利用率和发电水平看,国产风机与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很大差距。可靠的风电设备供应和维护修理能力的提高将是风电开发需要面对的问题。
  王华君说,由于中国风电发展过快,各类设计、制造、风资源评价、检测认证等技术人才奇缺,尚未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战略机制。现在只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河海大学等极少数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很多企业都只是通过实践来培养人才。
  他表示,缺少了人才的操作执行,再先进、再“绿色”的能源产业也只能是一堆缺乏生命力的机器。因此,在各种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另外,局部地区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不利于良好竞争秩序的建立。谢长军说,由于风电开发对拉动就业、增加税收的作用不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明显,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资源换市场、市场促发展”的思路,要求风电开发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生产的风电机组,或者直接与设备制造厂家捆绑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形成了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局面。
  
三个转变
  “以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未来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仍将占据世界第一,中国风电产业蕴含巨大商机。”施鹏飞乐观地表示。
  谢长军判断说,海上风电是今后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推动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海上风电发展,将给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贺德馨表示,中国风电发展远远没有过剩,还有很大空间,潜力巨大。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1.5~2亿千瓦,这意味每年需要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0~1500万千瓦。
  对于中国风电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谢长军认为需要进行三个转变: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电电量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分散开发相结合转变。
  王华君、贺德馨、王长贵等人认为,要想成为“风电强国”,中国今后需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解决好技术路线、提高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与电网并网等方面下功夫,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需要让风电场规划与电网规划同期发展,同时解决好风电并网的问题。同时,国家还应该尽快研究建立风电机组入网认证和风电场并网运行的检测评价制度体系。要研究制定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输电方案、输送模式、输电规模、风电与火电、水电打捆外送的配比等,同时还包括各方面的风险评估。
  二是加快风电人才培养,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在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设立风电专业。此外,在一些职业学校开设风电方面的技能培训,以“订单方式”为风电企业培养高级蓝领;把国外专家请进来讲学;派优秀学生去国外深造。
  三是建立风电技术公共平台、风电制造业的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质量保证控制体系以及认证制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
  四是需要加强行业深度协作,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有序的产业秩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如尽早实现零部件供应联盟体系,使零部件制造业与整机制造相匹配等。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