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警惕焦煤成为下一个“铁矿石”

警惕焦煤成为下一个“铁矿石” [《金融世界》2011年04月号 ]

 

  原料供应多年来一直是困扰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自从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后,国际铁矿石价格开始上涨。

  如今,铁矿石价格已经是七年前的7倍,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近年我国对另一种重要的钢铁生产原料焦煤的进口需求又开始激增,国际焦煤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如果不提早加以应对,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铁矿石”。

  

焦煤进口逐年增加

  焦煤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占中国钢铁生产主体的高炉-转炉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中国煤炭储量虽然十分丰富,但焦煤储量较少,特别是优质焦煤更是稀缺品种,且分布不均。

  从储量来看,中国焦煤可采储量约724亿吨,约占国内煤炭可采储量的26%。从储量结构看,强黏结性的主焦煤和肥煤分别占焦煤储量的23.6%和12.8%,合计不过36%,但是从钢铁等下游行业的需求结构来看,要求强黏结性焦煤用量应该占总焦煤需求的60%左右。

  据煤工协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焦精煤的供需缺口约在2000万吨,2010年供需缺口有望超过这一数字。焦煤短缺对市场的直接反应就是价格上涨,尤其是优质焦精煤价格更是节节攀升。

  中国是煤炭大国,过去在钢铁产量不高时,焦煤自给有余,还能出口(其中相当部分是以焦炭的形式出口的)。但近几年随着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国内焦煤,特别是优质焦煤的供应日趋紧张,特别是2009、2010年,焦煤进口量更是呈现爆炸式地增长。

  对于焦煤进口爆炸式的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2009年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导致国内焦煤供应出现瓶颈;

  2. 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如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与三菱联盟公司(BMA,世界最大焦煤生产商)与日本新日铁等公司达成的年度焦煤价格就由2008年的300美元/吨回落到129美元/吨,国际煤价竞争力增加吸引国内买家,这一点在铁矿石上也有类似表现;

  3. 2009年开始的国内煤矿整合与关停小煤矿使得部分地区的焦煤生产出现停顿,导致供应紧张;

  4. 沿海地区钢厂购买国内焦煤存在运输瓶颈、成本等诸多问题,更愿意采购进口焦煤。

  总的来看,目前焦煤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并不大。2010年预计焦煤进口量不超过5000万吨,而当年焦炭产量大约3.8亿吨,相当于5.3亿吨的焦煤需求。进口焦煤占国内焦煤总消费量的10%左右,尚未形成严重依赖局面。但目前进口的焦煤主要是优质焦煤,而随着我国高炉的大型化,对优质焦煤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加,而国际市场的焦煤供应也日趋紧张,新增资源恐难以满足全球钢铁生产的需求,因此未来有可能出现焦煤价格进一步暴涨的局面。

  

国内优质焦煤需求增加

  中国钢铁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大高炉,特别是沿海地区建设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高炉,在客观上也加大了进口焦煤的需求量。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底我国现有高炉1370座,其中大于1000立方米以上的就有227座,大于3000立方米的大约有39座,由于大高炉对焦炭的品种要求高,对焦煤的品质要求自然也有所提高,而现有的国产焦煤只有少部分能满足大高炉的需求。

  据北京科技大学的许中波教授介绍:现在许多专家要求建4000~5000立方米的高炉,但中国大部分焦煤只能满足15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需求。

  据专家介绍:大高炉对焦炭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高,必须依赖高质量的焦煤,并将焦煤、肥气煤、肥煤、瘦煤进行配比,其中一些优质的焦煤国内储量很少,从长远看依赖进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国际焦煤供应紧张显现

  国际焦煤供应紧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8年,由于全球钢铁生产迅猛增长,加之澳大利亚一些事故导致减产预期,当年焦煤价格出现暴涨。BMA与新日铁等日本钢企达成的年度谈判价格由2007年的98美元/吨上涨到300美元/吨,涨幅超过200%。而焦煤价格的暴涨也为铁矿石价格上涨造势。

  2009年虽然焦煤价格经历了下跌,但进入2010年后,全球焦煤供求局势现将进入紧张,价格再次攀上200美元/吨的区间。同铁矿石一样,由于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矿山方也废除了年度谈判机制改为季度定价,只不过双方还保留了谈判定价这样的方式,而且价格仍继续以离岸价为基础,不像铁矿石进入指数时代,且完全由矿山报价,钢厂事实上丧失了话语权。

  应该说焦煤价格的涨跌是与全球钢铁产量的变化同步的。特别是进入2005、2006年以来,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一批新兴经济体钢铁工业的腾飞,钢铁生产对焦煤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中国对焦炭出口实施配额管理,焦炭出口数量受到一定限制,使得许多钢厂开始自建焦炉,也加大了对焦煤的需求。

  

全球新增焦煤供给潜力有限

  与铁矿石话题很早便被热炒的情况不同,焦煤被热炒是在2008年才真正开始,因而近几年全球新建焦煤项目并不多,据我们了解,目前全球新建焦煤项目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非洲(主要是莫桑比克),俄罗斯与蒙古也成为全球大型钢铁企业争抢焦煤资源的下一个热点地区。

  据一些资料介绍:未来2~3年,全球新增焦煤资源大约为1亿吨,但由于许多新建煤矿配套设施难以及时跟上,特别有一些煤矿位于较为动荡的国家偏远的内陆地区,存在运输、安全等严重问题,因此新增的供应量可能远远小于这个数字。相比之下,全球新增钢铁产能要大得多,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如印度、东盟、南美等许多国家新建钢铁产能会增加焦煤需求,因此未来全球焦煤供应很可能持续紧张。

  焦煤的紧张早已引起全球钢铁巨头的关注。例如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早在2008年宣布出资2.12亿澳元(约合2.0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麦克阿瑟煤炭公司5%的股份。安赛乐米塔尔至此已经持有该公司近20%的股份。

  此后不久,韩国浦项也宣布将收购麦克阿瑟煤炭公司10%股份。目前米塔尔的焦煤自给率已经达到64%。

  近日又传出米塔尔将参与收购澳大利亚上市的Riversdale Mining Limited(RML)煤炭公司的消息,目前中国武钢、澳大利亚力拓矿业与印度国际煤矿投资公司(ICVL)正在就收购该公司展开竞争,如果米塔尔参加进来,将使竞争更加激烈。

  RML目前正在非洲莫桑比克从事煤炭项目,RML在莫桑比克西煤矿资源量达到90亿吨,大部分为稀缺的主焦煤、肥焦煤。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项目受到多方青睐的原因。

  除米塔尔外,投入行动的还有印度的塔塔,自从收购了英国的柯鲁斯(Corus)后,塔塔便调整公司战略,将自身打造成全球性企业。

  印度焦煤贫乏的现状也迫使塔塔到海外寻找焦煤资源。目前塔塔在RML莫桑比克莫境内Benga地区19亿吨储量的执照,并负责新煤矿40%的焦煤销售。

  更早进入莫桑比克的是Vale,Vale早在2006年便投标开采莫北部Moatize的煤炭资源,并建设了一座年产1200万吨的煤矿(包括850万吨焦煤和250万吨热煤),预计2011年投产。2008年当焦煤价格大涨后,新日铁也表示将投资该矿,以获得稳定的焦煤供应。目前新日铁的焦煤自给率为25%,近两年内有望提高到30%甚至更高,韩国浦项也计划将焦煤自给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35%。

  由于长期存在的煤炭大国观念,使得企业对焦煤紧张的问题重视不够,并没有早做准备,到2009年钢铁生产大幅增长后,国内便出现焦煤紧张的局面,许多企业甚至出现一把手直接出面跑焦煤的情况。而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焦煤资源,更是近两年的事。

  目前,国内企业开发海外资源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中投公司收购加拿大泰克资源(Teck Resources Limited)17.2%的股份,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泰克资源是世界第二大焦煤生产商,目前公司15%的炼钢用煤销往中国。另外,宝钢收购澳大利亚Aquila资源有限公司15%的股份,也是瞄准了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Bowen盆地煤炭、西澳州皮尔巴拉地区铁矿和南非锰矿及铁矿资源项目。

  总的来看,我国焦煤虽然储量大,但分布、品种不均,因此目前虽然总体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一些高端品种依赖进口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中国钢铁产量进一步提高,焦煤整体进口依赖度还会提高,从远期看有可能出现类似铁矿石需求受制于人的问题。

  随着国际焦煤供应的紧张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全球对优质焦煤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例如我国武钢对澳大利亚RML的收购就遭到力拓的竞争。

  近日力拓对RML提出了每股16澳元的现金收购方案,大大高于武钢提出的每股10澳元的价格。另外,由于国内、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的紧密联系,如果今后国际焦煤价格一直保持高位,也会带动国内焦煤价格长期走高,并削弱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

  有了铁矿石的前车之鉴,对于焦煤国内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当然对于收购时机也要有认真的研究和充分的准备,以免出现高位被套的局面。例如2008年一家企业为了和日本企业争取澳大利亚中西部的一座铁矿,不惜出巨资在最高价位收购这座矿山的全部股份,后来遇到金融危机,公司股价一落千丈使得收购账面出现巨额浮亏,最后不得不退市了事。

  今后几年,全球经济虽然还是以复苏作为主旋律,但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一些隐藏的金融“定时炸弹”,有可能会引爆并造成新一轮金融危机或衰退,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做好准备在适当时机出手在较为合理的价位收购我们急需的海外战略资源。

(作者系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