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人生 > 可否引流入市?

可否引流入市? [《金融世界》2011年04月号 ]

  11月12日,黑色星期五,将A股一个多月来的激昂气势狠狠打击了一番。当日,上证综指暴跌5.16%,深证成指更是上演“高台跳水”,跌幅高达7%,创下2009年8月3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11月16日,沪深两市再次遭遇重挫,深成指暴跌4.61%,上证指大跌3.98%。截至21日,A股疲弱之态仍未明显改变。

  投资者躲过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明枪,却未能躲过股市暴跌的暗箭。

  全球流动性泛滥之时,国内也有“钱多的烦恼”。流动性充裕有助于股市上涨,但流动性过多引发的通胀担忧又可能冲击股市。中国股市,是随着流动性的来去摇摆,还是主动出击将流动性引为己用?

  引流入市,这个想法看上去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也不乏些许道理。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股市泡沫要比通货膨胀好,可以消化流动性。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流动性过多的另一面就是通胀的压力。前者可以让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后者则可以让资产变成易碎品。

  今年10月以来,“沉寂”了大半年的A股开始强劲反弹。即便是央行宣布年内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沪深两市也未示弱。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此轮股市上涨的主要是由流动性推动的。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中国的流动性主要是国内原因造成的,外围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的比重较小。

  而此时,高盛等国际投行已然提示客户出售股票,并纷纷预测中国将有大规模收缩流动性的政策倾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中国经济周期处在上升通道,我们在加强资本管制的同时,可能需要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

  “较高的通胀下,投资者期望收益率提高,一旦达不到期望回报,投资者就会抛售股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记者。

  而近期以来,A股的表现连续糟糕。

  通胀无疑将让股市承压,但目前的中国股市是否就只能谈流动性色变?

  “现在的问题是,国内股市有些地方还缺少‘流动性’。股民不愿意买蓝筹股,主板被边缘化了,交易很冷清,除了美国之外,这个在国外是几乎没有的。”李迅雷指出,“应该鼓励更多的资金。现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股的估值比香港低30%。”

  巴曙松则提出,在量化宽松的环境下,中国应吸纳这些资金推动金融业的改革,用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把服务业的管制放开。

  对于此,刘纪鹏给出的应对之策是,“把央行流动性之水引到面临着大小非压力和扩容压力的股市面上,一边是水,一边是面,以水和面,这样既可以解决央行的流动性包袱,又可以推动股市。”

  他的依据在于,可以通过积极的股市政策吸收流动性,用供求关系实现股市平衡。“如果能够把握好,股市的上涨、现在的流动性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是可以的,不要担心股市的泡沫。”刘纪鹏表示。

  “流动性来了,市场供给也要增加。”刘纪鹏呼吁说,“二板市场要扩容,从目前的141家上市企业增加到1000家;三板市场也要开通;明年的IPO也要放开,如果放开企业上市规模,就可以解决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频频超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

  质疑者的担心可能还在于,在量化宽松背景下,外部流动性也可能流入股市。这些热钱又该如何应对?

  刘纪鹏认为,不用怕热钱,它们要溜走并不容易,我们可以“关门打狗”。他说:“实际上包括地下钱庄要抓也能抓,现在是不想抓。如果监管层盯住某些股票,披露有哪些热钱,盯住它们的轨迹,谁还敢来?但是,这些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需要“一行三会”和国资委的协调。”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认为,如果国际板推出,市场扩容,也能缓解国内流动性压力以及热钱流入的压力。

  李迅雷建议:“允许国内投资者买境外股票,比如A股和H股打通。当然,如果两个市场打通,创业板就会暴跌,因为创业板暴涨已经脱离了基本面。”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私募江湖
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也都是正常人,总在犯错和纠错中成长。


保险业的“福尔摩斯”
保险公估师的工作需要保持独立、公正,并让保险公司和被保险方都满意。


营销员分级管理箭在弦上
保险营销员分级管理或将推广,探讨完善具体细则至关重要。


黯然离场的央行行长们
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媒体的解读往往与官方解释不一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