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核电大跃进 万亿投资难题待解

核电大跃进 万亿投资难题待解 [《金融世界》2011年04月号 ]

 

  500万千瓦——对于这个核电2020年的装机目标,相关机构预计将需要投入资金约9400亿元。

  这已占据了新兴能源产业未来10年总投资5万亿元的近1/5。

  在资金的压力下,“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中核、中广核和中电投“三家独大”(拥有核电控股资质)的核电开发格局也面临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就曾指出,核电要大发展应加快核电体制改革,放开核电建设业主领域,让具备条件的电力企业成为核电发展的业主,形成“专业化、多业主”核电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中核、中广核也正在寻求新的融资通道。

  不久前,中广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关于上市融资,中核与中广核近年来都一直在提。”

 

融资路径之困

  为调整国内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即将上报国务院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定调:核电2020年装机目标为装机比例由原来规划的4%提升至5%,总装机容量也由目前的910万千瓦投产机组提升至7500万千瓦。

  而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评估,7500万千瓦装机容量需投入资金约9400亿元。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届时仍在建的3000万千瓦未投产机组。

  面对大规模集中投资,“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模式被指无法保障核电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中核与中广核等核电企业积极谋划上市,显现出其对融资的迫切需求。

  但两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却并不顺畅。

  中广核内部人士指出,“由于产权较为复杂,目前看来两集团想上市仍较为困难。”

  此前曾有消息指出,中广核将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旗下核电资产整体上市。中核则计划通过组建中核核电有限公司,让后者受让集团持有的六家核电企业全部股份,实现核电资产上市。

  但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因交叉持股等问题,两家公司核电业务上市均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中广核旗下并无上市公司。而中核也仅拥有中核科技(000777.SZ),且主营业务为设备制造,并不包括核电资产。

  由于缺乏上市融资平台,目前国内核电建设基本只能靠债务融资,以及已投产核电站的盈利来增加公司资本金,以撬动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

  上述中广核人士表示,此前由于核电站建设节奏较慢,中广核靠“以核养核,滚动发展”就能解决资金需求,以大亚湾核电站的投产利润带出岭澳一期和岭澳二期的建设和投产就是例证。

  “以核养核”是国家给中广核设定的发展路径。

  实际上1994年中广核成立时,尽管中核集团持有中广核40%的股份,但国务院规定中核集团不能参与分红,结余利润用于中广核的滚动发展,以带动后续核电站的建设。

  然而,随着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期,原有的模式已不能充分保障资金需求。

  上述中广核人士也坦承,2020年7500万千瓦装机目标,对各核电集团的资金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两大核电集团急于上市的原因 。

  按照目前的成本计算,每个核电项目的投资均在500亿元以上。且核电建设周期长,这使得核电一旦快速发展,就会出现在建项目远多于已投产项目的情况。

  以中广核为例,目前投产的大亚湾和岭澳一期共约400万千瓦核电机组,而在建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有岭澳二期、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广东台山等项目,共计1940万千瓦。这对中广核“以核养核”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挑战。中核集团情况也与中广核类似。

  此前曾有消息称,中核集团将以所持的中广核股权与部分长江电力股权进行置换,以利用长江电力控股方——三峡总公司的几百亿现金发展核电项目。

  相关分析认为,相比于证券融资,债务融资成本较高,且融资规模受制于自有资本金。目前两大核电集团负债率均已偏高,唯有加快上市步伐,才能更快推动核电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负责第三代核电AP1000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近期也提出,争取在2012年下半年实现整体上市,同时,国务院已经批复将分三年向国家核电注资60亿元,将其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00亿元。

  

“放”与“收”

  与中核、中广核不同,由于旗下拥有多达6家上市公司,中电投显然拥有更强的融资能力。

  目前在建的核电项目中,中电投控股项目包括山东海阳和辽宁红沿河(与中广核等比例持股),而在已投产核电项目中,除了秦山一期以外,中电投均拥有股权。

  在三大核电集团之外,其他尚未获得核电控股业主资质的发电集团,也希望利用其自身资金和所拥有的融资平台优势,积极介入核电领域。

  6月上旬,大唐国际(601991.SH)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总体方案获国资委批复同意。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的80亿元中就有12.23亿元用于投资福建宁德核电一期工程。大唐国际拥有该项目44%的股权。

  大唐、华能、华电和国电争取核电控股业主资质的努力,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据了解,不少地方政府为加快当地核电项目的建设,通过“以常换核”的方式(以常规电源项目开发权来换取相关电力集团到当地开展核电投资)争取电力集团到当地开展核电选址与前期工作。如果合作方为两大核电公司,从开发时序上将可能无法得到优先。

  由于核电安全性和专业性要求高,对于控股业主资质的放开,国家一直持谨慎态度。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原副司长曹述栋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预计其它四家电力集团在2020年获得控股业主资质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持“适当放开”观点的专家学者也不少。在核电装机目标大幅提高后,“放开”的呼声愈加强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指出,核电要大发展应加快核电体制改革,放开核电建设业主领域,让具备条件的电力企业成为核电发展的业主,形成“专业化、多业主”核电发展模式。

  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也表示:“目前我国核电的开发体制、资金保障和发展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需要。”

  而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则认为,中电投是电力企业参与核电控股开发的探路人,中电投如果成功建好核电站并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其它电力企业控股开发核电的问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

  

瓶颈待解

  即使弥补了开发主体少和资金匮乏两大短板,7500万千瓦核电装机目标能否在2020年顺利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郑健超表示:“要在10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其难度显而易见。”他认为,需求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则是另一回事。

  而一位熟知情况的核电集团相关人士也表示了担忧——包括核电设备制造能力、追求高国产化率对核电机组质量的影响、沿海厂址基本开发完毕、第三代核电技术仍待考验、内陆核电缺乏开发经验等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核电大发展背后的众多瓶颈和压力。

  按照目前已投产装机和在建装机规模推算,要在2020年达到7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2016年前至少还需要新开工约4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不含已核准,但未开工的核电项目容量)。

  同时,与国外情况相类似,大规模建设将可能带来新建核电站造价大幅度上涨的问题。郑健超指出,未来我国核电规模发展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能否在保证核安全的前提下使大批新建核电站在经济上仍保持竞争力。毕竟,能否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是任何一种发电方式规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郑健超还认为,在设备上为适应核电的规模发展,必须克服我国制造与设计、科研分离的体制性障碍,下决心培育我国有竞争力的核岛供应商。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