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北京·金融之都

北京·金融之都 [《金融世界》2011年03月号 ]

这一次,北京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口号,彰显出其要打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之都”的魄力与决心。而金融街、CBD和丽泽金融商务区则是“金融之都”的三大支点。

本刊记者 孙弢/文

在首都发展定位的多次调整之中,“金融之都”这一概念始终若隐若现,几次呼之欲出,但却又韬光养晦般地未能浮上水面。

但是,北京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监管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

北京,汇集了全国60%的金融业资产;40%的金融清算业务;40%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是全国最大的债券市场;股权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站在新的起点,北京又一次拉开了金融业大发展的序幕。

这一次,北京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口号,彰显出其要打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之都”的魄力与决心。

而金融街、CBD和丽泽金融商务区则是“金融之都”的三大支点。

 

漫步金融街

驱车从长安街右转驶入金融街,一幅写有“金融街——世界的选择”宣传语的巨幅广告牌,告诉你:金融街到了。

街区的中心广场上,一尊尊古老的雕塑与周边一幢幢稍显敦实的建筑和谐共处。古老的印记与现代的脉搏交相辉映,默默彰显着今天金融街“一日千里”的速度与魄力。

这个面积不过2.59平方公里的街区,掌控着占中国95%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2010年,金融街地区金融资产规模达50.4万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市金融资产中占比高达78%,占全国比重的52%。

2011年,即将迎来“成人礼”的金融街,正在面临从“十一五”期间的“大举扩容”,到“十二五”期间集约式发展的重要蜕变。

面对非议——将金融业进行到底

北京市金融街位于长安街北侧,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600米。东临北京三大商业中心之一的西单商业区,西抵三里河政府办公区,南端为城市一号线地铁和环线地铁的交汇处——复兴门站。其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环境可谓得天独厚。

金城坊——“金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万世帝王之业也。”明清两代的金城坊遍布金坊、银号,商贾富豪多在此发迹。190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就诞生于此。

其后,大陆、金城、中国实业等银行,均先后设立于此。民国10年以前,各银行“竞于是,谋建筑”,颇有作成银行街之想……

基于“天赋异禀”的区位优势及历史传承,北京市因地制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打造“金融街”——首都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的想法。

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明确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由此正式拉开了金融街建设的序幕。

“金融街”这一概念自提出伊始,便饱受市场及业内专家的质疑。

“上海的定位是金融中心,北京的城市定位首先是政治中心,现在又要做金融街。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没有过要建立第二个华尔街的想法。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同时容纳多个国际金融中心吗?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否会对周边区域形成‘虹吸效应’?”非议之声不时传来。

“现在回头看来,西城区政府在金融业原未像今天这么发达的90年代初期,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区辟出一块区域,专注于发展金融业,是非常有远见的决定。”在位于金城坊公寓的办公室,西城区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学增这样评价。

“任凭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18年来,无论外界如何评说,西城区始终坚持“将金融业进行到底”。正是这份坚持,成就了今天的金融街。

金融街宣告成立后的10年间,中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先后落户金融街。

“一行三会”、“银证保”总部集聚的优势,对新兴金融业态产生强大的吸附能力,吸引了大批重量级企业慕名前来。

“以往,每周都需要花整整一天时间用在‘赶路’到金融监管部门办手续”,某国际金融机构总裁表示,自从搬到金融街以后,享受到了步行五分钟抵达监管机构这个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在金融街,金融家们见个面、喝个茶都可能引发对汇率的猜想。这就是西城区区位优势最直接的体现。”刘学增表示。

在西城区金融办的办公室四周,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环绕而居。最大限度地接近政策制定、信息发布的核心区域,与更多同业近距离交流,正是摩根大通等跨国金融机构不惜花费重金迁入金融街的原因所在。

这块面积不过2平方公里的区域,以其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变化,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又一次明确了金融街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区域内各类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达到153家,进入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的54家中国企业中,有12家将总部设在金融街。

西城区金融办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金融街实现三级税收收入1358.7亿元人民币,占北京市三级税收收入的22.5%,金融街平均每建筑平方米年创税收入达4万余元人民币。金融街已成为北京最为亮丽的“经济名片”。

空间不足的“困扰”

2010年年末,金融巨头林立的金融街又迎来一波“重量级”大企业的集中入驻热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大连银行北京分行、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等10余家金融机构先后入驻。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多家金融机构提出了入驻金融街的申请,其中不乏一些体量巨大的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刘学增表示,“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为有需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满足他们迫切的入驻需求。”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带给金融街诸多禀赋的同时,也给金融街的发展带来了种种挑战与困惑。

在金融业高度扩张、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金融监管机构、跨国企业正面临着办公机构扩容的难题。“据我所知,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现在都有扩充办公区域的需求。”某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我们无法像新兴的金融功能区那样放开手脚,他们有充足的土地供应作为支撑。”对于未来金融街的发展规划,西城区金融办有着这样的困惑。

由于毗邻政治核心区,不能无限制向上方空间延展的金融街,只得在地下空间、区域扩容等方面想办法。201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视察金融街建设发展情况时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集约用地,严把入驻企业筛选关,更多地吸引金融业、金融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转移与金融街定位不相适应的产业,腾笼换鸟,为金融街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融街区域内共有金融、保险、电信、电力、咨询等产业的1500余家企业入驻,而纯粹的金融机构只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

“我们现在也在考虑采取市场化的手段盘活金融街存量资源。”刘学增透露,西城区金融办现在正与一些非金融企业、政府机构沟通交涉,以推动区域空间置换工作。

“存量资源要置换,增量资源要拓展。存量置换就是尽可能地挖掘区域内可置换的资源,把外部的机构引进来,把里面非主导的机构置换出去。比如首都时代广场置换出原有的综合业态,引入中国人保集团;而增量拓展则是将金融街的发展理念、政策等向广安产业园、德胜科技园等新兴区域延伸,承接当前企业的入驻需求。”不难看出,西城区正在积极寻求空间扩容的应对之策。

“从长远发展看来,金融街必须进一步增加金融产业聚合力,在整个金融产业链条上形成完整的衔接。现在,金融街区域内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居多,而像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PE和VC等这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十分有限。”刘学增表示。

素来活跃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之所以会在金融街“缺位”,无疑是“忌惮”金融街居高不下的租金。“金融街的月租金可高达400元每平方米。这对于一些处于金融产业链条上的知识型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成本压力。我们打算通过补贴等形式引导更多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以此推动金融全业态的发展,完善整个金融链条。”刘学增表示。

打造金融辐射圈

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这一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为新设西城区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更为金融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10年8月,西城区区长张建东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北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主题沙龙上,首次公开披露了未来对金融街区域扩容的规划设想:金融街近几年将进一步扩展800万平方米区域空间,未来将会达到1500万平方米。

2010年12月,立足于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西城区公布了“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全新的功能定位——“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传统风貌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文化中心、国内外知名的商业中心和旅游中心、和谐宜居健康的首都功能核心区”。

“西城区的优势是什么?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比较优势。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打造金融街的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和文化优势,这是我们在起草金融街‘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的立足点。”刘学增向记者表示。

对于金融街未来五年的发展,西城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将其总结为:以金融街为核心,布局新西城发展空间的“一核”,大力实施“金融强区”发展战略,继续巩固、强化和发挥全国金融决策、管理、结算、信息中心地位和作用,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打造金融服务高地,促进金融要素聚集,提升金融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努力把金融街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2010年年末,张建东在西城区人代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开表示,未来5年,西城区将大力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从2011年起,西城区将在金融街核心区的基础上,启动金融街拓展工程,呈现金融业南北联片发展的新格局,德胜科技园和广安产业园将纳入金融街的政策辐射区,承接金融街的产业溢出。

“金融强区战略和空间发展布局,突出强调了西城区承担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首都金融主中心区的重要职能,也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城市远大目标的具体体现。”刘学增表示。

在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上,记者看到,所谓“一核一带多园区”的空间发展布局,即以金融街为中心区,以德胜科技园、广安产业园为辐射区,以白塔寺、西单和南闹市口地区为配套区,集中力量打造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2011年,金融街核心区拓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区拓展涉及6个项目,有3个项目已经启动。广安产业园等相关项目也在积极筹建中。

“‘十二五’期间,金融街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刘学增表示,“如果说‘十一五’期间,金融街的发展还处于搭场子、引凤筑巢的初期阶段。那么,随着金融业的飞速发展、空间的日趋紧张,未来金融街需要向更为集约、更为有序的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的金融街,将继续巩固金融管理和决策中心地位,重点发展融资结算、资产管理、要素市场交易等金融服务功能,壮大金融资讯、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打造金融服务高地,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稳步迈进。

 

走进CBD

紧邻北京城市主干道——东三环,在北京商务中心区(下称“CBD”)的核心位置,两组由钢铁和玻璃交织构成的巨大“Z”字建筑,在空中交连。

这座总投资为80亿元的巨型建筑,就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与其隔街相望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

CBD国际大厦、SOHO现代城、北京财富大厦……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宇,正以其独特功能和巨大容量,成为北京商务中心区“经济舰队”的一艘艘巨轮。

从“大北窑”的工业厂房群,到总领高端经济的商务核心区,再到方兴未艾的中国都市未来样本……在一次次近乎脱胎换骨的成长中,CBD日渐成为首都金融功能区国际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猛的“代表作”。

CBD东扩引商无数

2009年5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CBD拟向东扩展约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总部经济以及高端商务等产业。

一轮热火朝天的建设即将在这块3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拉开序幕。

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名为大北窑的开阔地。“变化实在太大了,一年一个台阶,发展速度之快连我们自己都不敢想象。”回忆起CBD的发展历程,朝阳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常树奇这样评价。

1985年,一幢通体深棕色、外形酷似一大块巧克力的国际大厦开业。1986年,国际大厦迎来满租。这一年正是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北京外资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1980~1986年间,在京各类外资企业迅速壮大到190家,利用外资额每年以超过9%的速度大幅增长。

一座“巧克力大厦”已不够用。1990年,在国际大厦2公里以外,国贸大厦正式开业。

此后,以国贸大厦为核心的北京商务中心区正式规划,1993年,由国务院批复的10.4平方公里面积,为CBD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1999年9月,地铁“复八线”开通试营运,地铁站入口醒目的站名“国贸”,代替了北京人所熟知的“大北窑”,以国贸大厦为中心的国际化商业圈已然形成。

遍地开花的国际化商住环境,对应的是国际化贸易的持续增长。终于,以商务贸易为核心的CBD再也盛不下如此高涨的需求。

2009年5月,朝阳区政府对外宣布,CBD核心区将东扩约3平方公里,沿通惠河、朝阳北路向东直抵东四环,建成后将继续保持CBD的产业定位,着重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以及高端商务等产业。

同时,考虑到对CBD产业功能的补充作用并预留出发展空间,由朝阳北路向北到农展南路增加约3.97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

CBD核心区将大踏步东扩至东四环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引来无数竞标者和投资者。

2010年8月,CBD核心区12宗地块启动第一轮竞标,受地理位置等诸多利好因素影响,共吸引了60余家境内外企业投标。

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信息显示,此次招标的12宗地块总占地、建设用地面积11.6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186万平方米,相当于6座国贸三期的体量。

2010年12月7日,CBD核心区地块中标结果初露端倪。中信集团竞得本次CBD六地块中规划建筑面积最大的Z15地块。

“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该地块上将建成未来北京第一高楼,建筑高度达到500米,在此之前北京第一高楼的高度是330米。”常树奇透露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出让的6幅地块的招标要求中,首次明确设定了拿地机构“最少持有10年,期中不得转让”的条款。同时,多幅地块均早已明确产业功能定位,鼓励产业类型多为金融机构。

招标过程中所设定的自持、自用等限制条件,客观上要求开发商必须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并具备长期运营的能力,注定使许多“拿钱砸地”的传统房企出局。取而代之的,是金融、保险类企业的异军突起。

“本次CBD核心地块与其说是招标开发商,不如说是招标具备金融实力和商业地产运营能力的综合企业。CBD核心区六地块楼面地价仅为2.1万元/平方米,这代表了今后土地出让的一种新趋势:改变以往纯粹以地价为考量标准的土地出让模式。综合企业拿地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工程不烂尾,更确保了写字楼在建成之后不出现空置的现象。”对于CBD这12宗地块为何开出如此“严苛”的招标条件,常树奇这样解释说。

“这种综合企业拿地在国内尚属首创,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不少城市的金融办来我们这里了解情况、借鉴经验。”常树奇告诉记者。

金融服务促进发展

刚刚入驻CBD商务区的某外资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发现,公司员工自来到这块流光溢彩的商务中心区,无论是生活态度还是工作态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到点下班后自愿加班的人变多了,办公室里笑声也更多了。

“这里不像金融街那么高高在上,她很亲切;也不像金融街那样一到了夜晚就成了一座空城,她是一座24小时运转的不夜城。”就职于某著名会计事务所的员工蒋女士这样评价说。

走进设在北京京广商务中心的朝阳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下称“金融办”),无需办理任何进门手续,办公环境、室内陈设与很多外企别无二致。

虽然办公面积不过几十平米,工作人员也只有十几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朝阳区金融办所提供的服务并未因为人手不足而受到丝毫影响。

2011年2月26日,北京市国际金融企业家俱乐部宣告成立。在此之前,朝阳区已先后成立北京CBD金融商会、金融企业家俱乐部、金融企业HR经理俱乐部等多个协会性质的组织。

“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组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CBD作为首都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的地位。”常树奇介绍说。

除了不断提升软件条件,朝阳区还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如降低金融机构落户成本等。截至目前,朝阳区已为100多家次金融机构兑现金融政策,补贴金额超过4亿元。

“人才的引进也是打造国际金融主聚集区的一大主要措施。”常树奇介绍说,在加强人才建设方面,朝阳区先后挂牌成立了“北京CBD国际金融研究院”、“北京海外学人中心CBD分中心”,推动金融高端人才基地的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的金融机构,CBD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交通。”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未雨绸缪”的朝阳区金融办对于CBD未来的发展仍有着这样的顾虑。

虽然相较于“老大哥”金融街而言,CBD区域内的建筑没有层高的限制,但在东扩工程正式竣工前,地处京城核心区域的CBD同样面临着满负荷运载、交通严重拥堵的发展难题。

由于办公大楼、公交枢纽密集,每到上下班高峰期,CBD便会出现喇叭声齐鸣、刹车灯齐亮的“壮观景象”。原本应该四通八达的商务中心区也由此被网友戏称为“CBD车倍儿堵”。

“今年年内,CBD要基本完成CBD区域内和周边主要道路建设,形成道路微循环系统,CBD的地下环廊和空中连廊也在加紧建设施工之中。”常树奇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以CBD东扩为契机,提升金融功能区的服务功能”这一说法已写入了朝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根据规划安排,“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将重点发展“一区两园三中心”的金融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一区”是指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两园”分别指北京CBD和CBD的后台灾备中心——金盏金融服务园区;“三中心”指国贸、华贸、环球金融三个金融聚集区,意在通过这一规划,推动产业空间的优化,进一步发挥北京CBD对全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朝阳区的金融发展格局。

抢占金融发展制高点

每天早上,某外企数据分析师约翰·古兹纳都会搭乘地铁直达办公楼下,在星巴克买一杯美式咖啡,啜饮着步入办公楼,与在美国没什么两样。“假如我想跳槽,大概会很方便。”在华贸中心,古兹纳随口就数出了30多家同行的外资企业。

作为世界城市的重要增长极,CBD在吸引金融机构、聚集国际资源、推动要素流动、释放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已显示出其它功能区无法匹敌的巨大优势。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证券投资业巨头——美林、摩根斯坦利、高盛;世界服务咨询型企业——普华永道、麦肯锡,华强;世界能源业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道达尔;汽车业巨头——奔驰、通用、福特;国际信息产业巨头——英特尔、微软、IBM……

北京60%的涉外星级宾馆、70%的涉外投资和金融机构、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0%的涉外新闻媒体、几乎100%的外国使馆(除俄罗斯和卢森堡外)都聚集在CBD。

所有的这一切,都为承载北京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环境支撑。

而在异常繁荣的楼宇经济的推波助澜下,北京CBD核心区日渐形成了产业集聚的态势。

仅2010年第三季度就有45家金融机构入驻,进驻频率超过每周一家。截至2010年年末,CBD共拥有外资金融机构252家,占全市比重65%以上。

在这些金融机构中,除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支柱行业外,新型金融机构的崛起格外抢眼。

“十一五”期间,私募股权机构中的佼佼者——KKR、红杉资本、鼎晖投资先后落户CBD;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中的标准普尔、惠誉也选址在CBD。

“在加速聚集各类国内外金融机构及标志性的金融机构之外,我们也在积极推动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常树奇表示。

“2006年朝阳区辖区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仅有600余家,到去年年末,区内金融机构数量已增至1213家,占全市比重的1/4。法人金融机构225家,占全市比重的1/3之多。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朝阳区金融业实现了由自由分散发展进入到了有规划、成体系的发展阶段。”常树奇介绍说。

根据规划安排,“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将大力推动要素市场的发展,增强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发挥北京CBD国际保险机构聚集优势,打造国际保险中心;整合期货资源,打造期货和金融衍生品中心;依托CBD国际资源优势,打造国际金融资讯中心,把朝阳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主聚集区。

“我们预计,随着金融业作为首都支柱产业地位的不断强化,‘十二五’期间,金融机构将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常树奇信心满满。

 

展望丽泽

站在北京丰台区丽泽路路南向远方眺望,一片片刚刚拆迁平整的土地,带给周边居民和过路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尽管这片开阔地的工程建设尚未正式启动,却已有多家金融监管机构、大型金融企业抢先预定了多宗地块,希望入驻这片希望之土。

落实丽泽总体实施方案,实现南区土地分期分批上市;完成北区拆迁,实现上市地块开工100万平方米;开建金中都南路等3条主干路、骆驼湾西路等11条次干路、支路……今年,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大幕将全面拉开。

未来5年,北京西南二、三环路之间,一座座高楼将拔地而起,各类金融机构会在此云集,这里将成为金融街、CBD之外,拉动首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第三极”。

FBD定位“三级跳”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Lize Financial Business District of Beijing,FBD)概念的正式确立要回溯到2008年4月30日。

在西有金融街、东有CBD的大环境之下,丽泽商务区的“横空出世”有其深刻的背景。

多年来,京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于北城,滞后许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重大功能性项目带动、缺少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支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在此背景下,开发建设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将会引导高端要素流向,大大促进南城地区的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层次跃升,进一步增强南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08年4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将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作为“三新”之一,纳入北京市“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金融业总体空间布局。

丽泽金融商务区,由此正式浮出水面。

此后,随着首都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在京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扩大办公场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发展空间日趋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首都支柱产业的金融业发展急需新的承载空间。

地处金融街正南方的丽泽金融商务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担起了首都金融业未来“增长极”的重任。

2009年3月17日,北京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开发建设实施工作意见》提出,将投资600亿元规划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并力争2020年完成主体规划建设。

《意见》提出,未来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定位为现代化的首都金融发展新空间和新兴金融机构聚集区。将与金融街、CBD等其他金融功能区形成功能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格局。

丽泽金融商务区全面享受北京市现有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其中金融街、CBD等其他金融功能区所享受的金融发展政策在丽泽金融商务区也完全适用。

2010年11月26日,北京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丽泽的建设任务、建设时序和发展目标。

此后,丰台区政府出台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产业项目、区域发展配套服务、重大贡献企业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政策落地。

进入辛卯之年,丽泽金融商务区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作为丰台区重点功能区的丽泽金融商务区,在《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中被明确列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四新”之一。

“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首次提到,未来首都金融业的发展将主打金融街、CBD和丽泽金融商务区。虽然现在这一说法还没有正式对外明确,但可以预计,未来首都金融功能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

立足新兴做文章

由于地处金融街正南方,英文名FBD更是与北京CBD只有一字之差。丽泽的腾空而起,引发了外界关于三大功能区相互角力的种种猜测。

“这几个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合作大于竞争。”在采访过程中,三个区的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金融街主要是聚集金融总部,CBD主要是聚集国外金融机构,而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将主要吸引新兴金融机构进驻。” 对于三个功能区的定位,北京市也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加快建设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更是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产业,打造要素市场聚集区。抓住新兴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聚集新型机构,发展新兴业态,鼓励金融创新。

丰台区也多次公开表示,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定位是建设成为“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兴金融机构聚集区。

但有一点显而易见,被北京市寄予厚望的丽泽金融商务区,不能再走克隆金融街、CBD的道路。

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找寻新的突破点、增长点已经成为共识。

在与业内人士交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由于金融街承载空间和承载能力有限,区域价值外溢效应在所难免,刚好为位于其正南方的丽泽金融商务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其中像私募类机构、境外来华企业、外地银行、券商,以及广告行业,甚至北京的新三板市场等都可以放在丽泽金融商务区。

“金融资本市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空间的范围。丽泽金融商务区是全新的,这样一个金融中心要推广出去,眼光必须更远大。” 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柯焕章建议,“在发展定位方面,丽泽可以找寻其他功能区从未涉及的突破口,比如:借助现有的研究院和研究基地,对包括北京的亚洲金融活跃指数进行权威发布,在数据发布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建议在2009年4月28日丽泽金融商务区签下的首单——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建设中得到了体现。

2010年4月24日,由新华社所属的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在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奠基。

与此同时,丽泽金融商务区也在积极寻求与各大银行在信贷投放、金融产品创新、建设项目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目前,我们也在和几个大的金融机构接触,至少已经有十家左右的公司很有意愿,想尽快在丽泽这里选定一个地块。”丽泽金融商务区有关负责人透露。

“现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这些有扩充办公空间意向的金融监管机构也来丽泽接洽,计划将灾备中心放在丽泽。”知情人士透露。

就在记者前去丰台区政府采访当天,已有文化创意类企业就未来大型商业演出进驻丽泽金融商务区提供文化服务的事宜前往丰台区进行拜会、沟通。

方兴未艾的丽泽金融商务区已经在为打造一座“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兴金融机构聚集区、一座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金融不夜城而全面发力。

“‘十二五’时期,丰台区将加快培育金融服务业,紧紧抓住国家推进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的重大机遇,依托丽泽金融商务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金融创新业态,引进、集聚大型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产业跨越式发展。”对于未来五年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安排,丰台区常务副区长冀岩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介绍说。

FBD:更高端 更生态

2010年12月30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示范区土地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发布上市预公告:商务区核心区的三宗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3.04万平方米。这标志着北京市二、三环内最后一块黄金宝地正式实现供地。

“在此之后,北京的城市核心区将再无如此大规模的土地供应。”对于这三宗地块的上市,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说。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地处北京西二、三环路之间,规划总用地面积8.09平方公里,是目前北京三环以内最后一块成规模的待开发地区。

“首先,定位一定要高起点。丽泽金融商务区要成为以金融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重要的集聚区,成为推动北京市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体现北京市国际性大都市的新地标。第二,规划要高标准,要有前瞻性、长远性,充分体现绿色、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在一场名为“新老金融街争锋”的论坛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这一想法与丰台区政府的规划构想不谋而合。

“虽然在北京的众多金融功能区中,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设计相对而言启动得比较晚,但丽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冀岩表示,“丽泽作为一片全新的功能区,相对其他的金融功能区而言,能够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大。因此,从规划之初,就瞄准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这几个目标。”

冀岩边说边从一本宣传册中抽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规划图向记者展示起来。这张规划图,浓缩了未来5~8年丽泽商务区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规划,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面积为8.09平方公里,核心区总用地面积2.79平方公里,自西向东分为金融文化混合区、金融商务核心区和金融休闲混合区,规划总建筑规模约650~700万平方米。

“目前丽泽路以南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丽泽路以北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年底前基本完成一级土地开发。”冀岩介绍说。

丽泽金融商务区内将建设260公顷的森林公园,绿地和建设用地的比例达到了1:1.2。“我们现在还在对这个比例进行调整。”冀岩透露说。

如此大的一片开阔地,如果全部用来招商引资,所创造的产值恐难以估量。

但立足于高端定位的丰台区却不惜以牺牲寸土寸金的土地为代价,打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商务区,其胆识与魄力可见一斑。

“金融机构落户的话,首先就要看环境怎么样。这就意味着打造丽泽金融商务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金融商务区的建设,要朝着高质量、高水准的方向走。另外一方面,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要。”柯焕章在公开场合表示。

在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丽泽金融商务区从设计之初,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我们吸取了东京、伦敦这些国际化城市的规划设计经验,地下环廊将与规划的西二环地下隧道、西三环路,乃至每一座商务楼宇、购物中心实现无缝对接。”谈起核心区内的道路微循环体系设计,冀岩颇为自豪。

“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10〜2012年,主要工作是全力打好发展基础,使商务区的整体面貌得到较为明显改善,促成一批示范性龙头企业先期入驻,展现商务区的发展潜力。2013〜2014年,将继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全面推进商务区开发建设,促进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2015〜2018年,进一步完善商务区各项城市功能,重点抓好入驻项目遴选、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完善,使功能区进入稳定高增长阶段。”冀岩介绍说。

可以想见,未来5~8年,在北京的西南二、三环之间,将崛起一座金融不夜城、生态金融区。

 

优化金融业布局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市将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力,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功能新区,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纲要》虽已明确,但“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配置北京的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布局,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竞争?已成气候的金融街、北京CBD,以及方兴未艾的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如何强化差异化发展,值得探讨。

前台VS后台

2008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总体布局。

“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这样加起来就是九个金融功能区、服务区。北京是否有能力承载如此多的功能区,彼此之间是否会出现内部竞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原本可以不推出任何优惠措施就可以吸引企业入驻,但现在各个区县都在抢夺优质的金融机构,竞相推出各种优惠措施,最后就降低了优惠的含金量。” 知情人士在谈及北京这一金融布局时指出,“就像从兜儿里掏钢镚儿,从这个兜儿到那个兜儿,总是要漏一点儿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除“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定位之外,金融功能区这一概念,大有在各个区县复制、蔓延的趋势。

近期,离岸金融城落户顺义,房山与央企合作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区,大兴以“北京·亦庄”为总品牌创建六大产业园……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北京市各区县纷纷瞄准金融产业全面发力。

“我们也常常在思考究竟北京应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是多点布局。”北京市政府的有关人士表示了相近的观点。

“现在‘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这个布局定位虽然还客观存在,但这个说法现在基本上不怎么提了。由于金融服务区,也就是金融机构后台的GDP收益不纳入本区,因此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各个区县都希望能到前台来,而不是当其它金融功能区的后台。”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由此也就引出了一个后台的概念。记者了解到,所谓后台,简单而言,就是一个灾备中心,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所有系统和资料都需要备份,在遇到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突发情况时迅速启用。

金融后台服务与银行核心业务相对分离,是当前国际主流银行的通行做法。上海、深圳都先后将金融后台服务业作为其金融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在金融业尚不发达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多数国外金融机构采取在京设立分行、办事处的形式。而当金融业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各大金融机构建立灾备后台的需求已颇为迫切。

北京作为中国金融监督和管理机构所在地,也是中国集聚金融机构总部最多的地区,发展金融后台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基于这一优势,2006年伊始,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为中央驻京的企业及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后台金融服务。

2007年,三个金融服务区分别确定为朝阳区金盏金融服务区、海淀区稻香湖服务区和通州新城服务区。

其中,海淀稻香湖金融服务区主要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及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服务,是西城区金融街的灾备中心。

稻香湖金融服务区包括金融运营中心,包括数据集中处理、清算和灾难备份中心、银行卡中心和客服中心;同时,从事POS机、现金清分机、票据清分机、印钞、制卡等各类轻型金融设备的研发与制造;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中心;金融外包服务和共享服务中心。

朝阳金盏金融服务区的定位是为国际金融机构向亚太地区转移提供服务,主要客户群是CBD区域内的国际金融机构。金盏服务区包括金融后台处理中心区、银行卡业务中心区、金融外包及离岸外移集聚区、研发与培训区、管理及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域。

“相对于海淀而言,北京CBD在前后台的整合衔接方面优势明显。因为CBD的后台就在朝阳区内,更便于协调与工作的推进。而金融街由于空间限制,后台选址在海淀稻香湖金融服务区,显然不利于服务工作的推进。”对于这种前后台分离模式的劣处,北京市政府的有关知情人士并不讳言。

“金融交易趋于虚拟化,而金融后台服务虽然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短期内对区域内的消费、商业等拉动作用较小。”国际物业顾问戴德梁行商铺部高级助理董事张家鹏指出,由于金融后台服务机构不是交易机构,再加上它的税收不计入当地税收,且金融后台机构一般是以写字楼的形式存在,短期内仅靠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对当地消费、商业有太大拉动作用的。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金融后台服务区的不断完善发展,长期的拉动效应不可低估。金融后台服务的配套产业、金融设备的维护、大量的就业人口等将会给金融后台服务区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业内专家指出。

“两城两带”成高端产业载体

在采访过程中,对于外界关于三大金融功能区彼此角力的猜想,各区态度一致是“分工明确、合作共赢”。但记者发现,这三个功能区对于未来发展的构想依然存在不少重叠交叉之处。

如西城、朝阳、丰台金融办的有关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加强国际影响力、掌握金融话语权等问题。

“纽交所可以在金融街设分级机构,我们也可以到美国纽约去设立分支机构。我们建议将金融街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近日,在北京市听取各区县关于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时,西城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北京CBD同样瞄准整合丰富的传媒资源,推动建立全球规模的财经资讯公司,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资讯中心。

丽泽金融商务区则计划未来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上做些文章,打造像陆家嘴论坛、达沃斯论坛这样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商务论坛。

近乎同质化的发展模式,是否有可能将金融街、CBD和丽泽商务区推向同业竞争的边缘?

对此,业界人士建议,“如果金融街能够和丰台丽泽商务区达成利益共同体,把一些金融资源适当拓展到丽泽‘新金融街’。一方面可以带动丽泽‘新金融街’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金融街的发展能力。”

“这样一来,在空间布局上,丽泽金融商务区将与金融街在北京西部形成分而不离的双核心泛金融商务区,在北京西二环中南段,呈哑铃形分布。”赵弘认为。

根据这一发展模式,“哑铃”的一端是高度集中的资金聚集中心和金融决策中心,另一端则是市场服务功能齐全的金融投资、交易运营区;在产业选择上,金融街以金融管理机构为主,而丽泽商务核心区则以金融交易、投资类机构为主。

记者了解到,在《纲要》制定出台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正在依据各金融功能区的禀赋优势和特点,对几个金融功能区的布局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

“具体的细节现在还不能透露,预计会在三月底公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详细的布局调整尚未揭晓,但我们大致能够从《纲要》中猜出一些端倪。

根据《纲要》安排,北京市将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的辐射力,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功能新区,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这一产业发展格局概念中的“四新”是指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四新’主要承接的是金融信息功能,还有一些新兴的金融功能。我们希望通过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建设,一方面承接新的金融产业落地,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南城的发展。”北京市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十一五”期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六大产业功能区,以仅占7%的面积,聚集了全市近四成的GDP和资产,实现了全市四成以上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每平方公里创造的增加值近10亿元。

“这种集聚式发展方式,爆发出的能量惊人。”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未来北京提出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产业发展格局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安排,“十二五”时期,北京金融业将对接国家“十二五”金融工作要求,立足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要求,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巩固强化国家金融决策、管理、信息和服务中心功能为核心,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优化首都金融生态环境为依托,着力挖掘首都金融发展资源、健全产业组织、完善市场体系、深化产业创新、扩大合作开放,着力提升首都金融的经济贡献力、产业辐射力、资源配置力和品牌软实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担保业前世今生
十余年间,担保业的发展从高峰走到了低谷,要走出困境,调整监管思路是关键。


证券业“少壮派”
在中国证券业,“少壮派”高管悄然崛起。与老一代相比,受过系统教育的“少壮派”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但缺少“蛮荒”市场的磨练,风险承受能...


“少壮派”银行家
在国内,有不少年富力强的“新一代”银行家,未来可能掌舵一家商业银行,他们各具特长,决定着银行业的未来,但经验欠缺,尚需磨砺。


暗战
从拉卡拉“封杀门”,到备付金“争夺战”,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打出各自底牌,相互博弈,双方都在寻求利益平衡点,并争取竞合主动权。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