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欧债之痛

欧债之痛 [《金融世界》2010年06月号 ]

当主权债务之火,在小国希腊燃起时,谁也没有料到,竟越烧越旺,并蔓延欧洲,将欧元拖入火海。人们开始恐慌。恐慌不仅因对世界经济会否二次探底的担忧,还因对此次危机背后黑手的猜疑。黑手是谁?

本刊记者  刘向红

当主权债务之火,在小国希腊燃起时,谁也没有料到,竟越烧越旺,并蔓延欧洲,将欧元拖入火海。

人们开始恐慌。

恐慌不仅因对世界经济会否二次探底的担忧,还因对此次危机背后黑手的猜疑。

黑手是谁?

有人说是“超前消费”形成的自身债务,有人说是欧元自身的巨大缺陷,也有人说是唯利是图的评级机构和投行,还有人说是一直想打垮欧元的美国政府……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这两句古老的谚语,或许更能诠释此次危机的根源。

根源要找,救火更急。

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已开始实施,希腊第一个债务生死大限惊险度过,但市场并没有企稳,欧元贬值之势未止。

欧盟,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甚至美国,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全球拭目以待。

思人及己。

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因此,在危机面前,除了恐慌、救助、反思之外,政策制定者或许还需再停一停、想一想,观察危机带给我们的关于未来经济的更清晰的信号,尽可能离债务危机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远点再远一点……

 

希腊 多米诺

欧元正遭遇自诞生11年来最大的一次险境。

6月7日,欧元对美元比价一度跌至1比1.1876,这是2006年3月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首次跌破1比1.19。从今年初到现在,欧元兑美元已贬值了约18%。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是节节下滑,半年多,一路破“10”、破“9”,大有破“8”之势。

而将欧元拖入险境的,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欧盟小国——希腊。

起因非常简单。2009年10月,希腊新政府公布了自己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所占GDP的比例,这两项指标都已远远高于欧盟允许的上限。

外界哗然。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引爆希腊政府债务危机,并蔓延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欧盟国家。

主权债务,而不是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成了这轮金融海啸的主角。一旦违约,其引发的危机将远远超过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起火

希腊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线。

2009年10月6日,一片喜庆声中,58岁的帕潘德里欧宣誓就任希腊新一届政府总理。这位以改革著称的总理,给了外界诸多的期待,平民们更是期盼他能带来生活的改善。

但半个月后,人们等来的却是一条利空消息。新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12.7%,公共债务将占GDP的113%,分别远远高于欧盟允许的3%和60%的上限。这一数字意味着希腊财政的恶化。

此时,希腊的国债已达2360亿美元,为该国近代史上的最高纪录。

迫在眉睫的是2010年5月19日。这天,希腊将有一笔高达120亿美元的贷款要还。一旦违约,其高达2360亿美元的总债务——其中很多由欧洲银行持有,再加上国际投机资金做空欧元,将不可避免地拖垮欧盟经济和欧元。

虽然希腊政府信誓旦旦,表示将设法如期还债,但外界依然忧心重重。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价机构之一的惠誉将希腊主权债务的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也是首个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以下的欧元区成员国。

紧随惠誉之后,全球另外两大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也相继下调了希腊主权债务的评级。

为控制债务状况,希腊拿出了2010—2013年的稳定计划,计划在2010年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降至8.7%,后三年分别降至5.6%、2.8%和2%。计划还包括削减公共部门雇员奖金,至少三年内禁止增加工资和退休金,增值税由21%提高至23%,燃油税、酒精和烟草税上浮10%等。

这一计划得到了欧盟委员会及欧洲央行的许可和支持,并承诺将向希腊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

希腊债务危机开始“缓和”。进入今年4月,形势更是“好转”,世界财经媒体的头条纷纷从希腊转向美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高盛集团通过设计极其复杂的衍生品交易产品欺骗投资者。

而就在高盛集团焦头烂额之际,希腊债务危机陡然升级。

4月23日,希腊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准备应对5月19日第一个还债生死大限。

当希腊等待贷款安排时,4月27日,标普出人意料地把希腊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市场上,卖空交易顿时疯长。

世界财经媒体的头条随即从美国转向希腊主权债务的违约危险及做空交易。

面对骤然升级的债务危机,希腊政府已顾不上国内的鼎沸民怨,忍痛再次勒紧裤腰带——裁减开支和增税,“避免国家破产是底线。”帕潘德里欧说。

蔓延

金融市场很快感受到了希腊的艰难气息。

在一些投机机构的推动下,主权债务危机迅速蔓延至“黑债”与希腊类似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国家。“欧猪五国”(PIIGS,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一难听的名字应运而生。

西班牙去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2%和53.2%,葡萄牙则为9.4%和76.8%,形势也相当严峻。

据美国银行的统计,“欧猪五国”仅今年一年所需偿付的债务就达6000亿美元,未来3年需要偿付近2万亿美元。

而且,美国并不能隔岸观火。在美国银行对“欧猪五国”的贷款中,有1760亿美元面临风险,大多数集中在美国前十大银行。

据富国银行的报告,美国第二大银行摩根大通对上述“欧猪五国”的债务敞口风险占据了其最核心资产“第一级资本”的28%,而这个比例在高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9%。“第一级资本”包括银行的股本和公开储备。

如果这些美国大银行中的很大一部分核心资产哪一天突然不能流动,甚至变成废纸一张,不难想象,世界将面临怎样的混乱。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很多人把希腊看成是欧盟的“雷曼兄弟”。

2008年9月中旬,正是当时世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让金融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至欧洲及全球,大银行朝不保夕。几天后,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救市行动出台。

恐慌情绪迅速在欧元区弥漫。欧元兑美元一路走低,重贬10%以上。受此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原油降至70美元一桶;4月份欧元区失业率达到10.1%,创下199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果希腊债务危机得不到及时解决,无疑将会在欧元区内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救火

欧元区成员国的财长们坐不住了,决定出手相助。

5月2日那个周末,财长们终于就救助机制达成一致。未来三年内,为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救助资金,比原来450亿欧元的方案扩大了1倍以上。财长们似乎相信,这一加强版的救助方案足以让希腊渡过危机。

但随后世界经历了惊魂的“黑色星期四”。5月6日,希腊发生骚乱,抗议政府为换取救助计划而实行的财政紧缩,3名银行职员被烧死。

市场受到惊吓,欧元兑美元汇率跌到14个月来的最低。

5月7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收到了47家欧洲银行集团的银行家们发来的请愿信,请求欧洲央行购买欧元区政府债券,否则这些大量持有政府债券的银行股价还要继续跌下去,将不可避免地拖垮欧盟经济和欧元。

为避免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沦为投机者攻击的对象,5月10日凌晨2点,欧元区16国财长们经过长达11小时的激烈博弈后,宣布了高达7500亿欧元(约合1万亿美元)的欧元区救援计划,比2008年金融危机最盛时美国紧急推出的救市规模还多出了3000亿美元,以期给欧元区其他国家筑一道“防洪堤”。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开始在市场上买进“欧猪”各国的债券。已经停止的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瑞士央行美联储的互换协议也重新启动,用于解决欧洲的美元流动性问题。

欧盟的及时援助,希腊惊险地度过了5月19日第一个还债生死大限。

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财长萨尔加多(Elena Salgado)说,“不要担心希腊债务危机会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等其他国家,不要猜测欧元会一泻千里,因为有了一个7500亿欧元的融资计划。”

萨尔加多的乐观显然过早。市场在平静一两天后,对欧洲形势的担心又重占上风,一连数日,欧美股市持续下滑,原油、大宗商品等也遭重挫。

“这是一场全球有组织的对欧元的攻击,”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Jean-laude Juncker)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实在是‘狼群效应’。”

5月1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议会发言中说,“欧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欧元的陷落即是欧洲的陷落。”

升级

随着欧元下跌的失控,欧洲央行可能干预欧元汇率的传闻甚嚣尘上。

交易商之间曾一度流传着一份美国智库的报告。据称,此份报告指出7国集团(G7)对于欧元的下跌速度表示担忧。该报告还指出,如果欧元持续暴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可能准备通过口头上的干预以支撑汇价。

尽管欧洲央行官员对此守口如瓶,但备受折磨的欧元多头已将其视为救命稻草,投资者回收资金给了欧元一丝喘息的机会,已重挫的欧元在5月21日当天出现了小幅反弹,并在此后的3个交易日连续出现上涨。

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的上涨并未能稳住阵脚。

5月28日,惠誉突然将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长期外币和当地货币发行方违约评级)从AAA调降至AA+,这是西班牙评级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遭惠誉下调。

西班牙是唯一尚未摆脱去年经济衰退的欧洲主要国家。

惠誉指出,西班牙家庭及公司负债达到纪录高位,而且公共债务不断膨胀,会拖累经济增长,才下调西班牙的评级。

惠誉称,西班牙现任政府债务到2013年或将达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8%,而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不到40%。

由于西班牙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占有全欧元区9%的负债,远远超过了希腊6%的数额,其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大于希腊。

投资者对希腊危机“传染”给其他欧洲国家的担忧随之加重。高收益货币兑美元的反弹戛然而止。当日欧元兑美元下挫0.8%,再度逼近四年低点。欧元5月份累计跌幅逾7%,为连续第六个月滑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月4日,匈牙利新政府对本国经济发出严重警告。匈牙利总理维欧尔班(Viktor Orban)的发言人茨加图表示,该国的经济已经处于危急的局势,很可能陷入类似于希腊的债务危机。

茨加图还称,匈牙利目前面临的困境是由前政府篡改数字并隐瞒经济问题所造成的。

尽管匈牙利还没加入欧元区,却是欧盟一员。如果匈牙利发生希腊式的债务危机,欧洲经济将受到重创。

分析人士表示,匈牙利的债务损失很可能将由欧洲银行负担,这将给欧洲金融机构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另一次冲击。

受此拖累,当日欧元兑美元失守1.20美元,收报1.1959美元,跌创四年新低,亦为油价提供下行压力。

6月5日,匈牙利政府官员紧急出面灭火,国务秘书沃尔高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前任政府确实掩盖了有关国家财政的部分真相,但新政府会采取更多措施实现削减财政赤字的目标,目前匈牙利政府的财政状况是稳定的。

此后,欧盟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也出面力挺,称匈牙利不会步希腊后尘。

但澄清似乎未能有效缓解投资者的忧虑,资本市场已成惊弓之鸟。6月7日亚市早盘,欧元兑美元刷新逾四年低点,美元指数最高见于88.70。

6月10日,著名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在维也纳出席会议时表示,“我们知道金融系统崩盘切实已经发生,而危机恐怕还远未结束。事实上,危机第二幕才刚刚开演。”

疑凶

随着欧元危机之火越烧越烈,许多政客和专家都陷入苦苦思索,纵火者是谁呢?

而被人们怀疑最多的便是美国评级机构和投行。

希腊债务危机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事件是,今年4月27日和28日,标准普尔连续下调了对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评级,其中希腊评级被降到了“垃圾级”。

“评级机构没有任何新的理由,却再次降低了希腊的评级,就这样给潜在的希腊债务违约拧紧发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及地缘政治学家恩道尔说。

的确,这个评价来得非常蹊跷。那时,欧洲央行和IMF刚刚承诺了一个12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防止希腊违约。

“希腊人从来不相信阴谋论,但这次,真是几乎所有老百姓都相信,那些吸血的评级公司本身就在操纵市场。”希腊欧洲暨外交政策基金会主任Theodore Couloumbis在华盛顿的一场交流会议上说。

去年下半年,外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下降后,突然间在2009年11月,穆迪把希腊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降低,激发了对欧元区发生危机的担忧,资本就从欧洲流出,转向了美元。

德国外长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说,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美国的,会产生利益冲突。

恩道尔则指出,三大评级机构的秘密作用是用自己那只垄断评级的手,去打击对美元的任何一个威胁。

无论是不是美国的阴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希腊债务危机都意味着连续数年的美元弱势走势走向终结。

除了美国的评级机构,另一个备受指责的便是美国的投行。

希腊2001年1月加入欧元区时,正是高盛把希腊的高额公债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隐藏起来,从而骗过了布鲁塞尔,得以顺利进入欧盟。

“定时炸弹已经安放,只是什么时间引爆就看需要。”恩道尔说。

而事实上,不仅仅是高盛,与希腊政府有类似交易,涉嫌帮助隐瞒赤字的华尔街投行多达15家,只是高盛的规模最大。

高盛近日对外辩解称,在10年前的货币环境下,“希腊签订了一系列旨在将外债兑换成欧元的对冲协议,在许多持有外债的欧盟成员国是一种常规做法。”

5月16日,刚度过燃眉之急的帕潘德里欧表示,希腊是美国投行的受害者。希腊正调查希腊政府10年前与美国高盛集团达成的交易,“可能针对美国投资银行在希腊债务危机酝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诉诸法律行动。”

在这场抗击危机的战役中,欧盟国家政府还树起了一个敌人——市场。

在政客们口中,这场危机升级至欧元区范围的级别,那些押宝希腊等国将出现违约并看空欧元的投机客是祸首。投资客们一方面购买CDS(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另一个方法是做空希腊国债,对赌希腊债券违约风险。

多国元首致信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请求欧盟委员会对投机者在CDS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展开调查,以确定投机者是否是导致CDS价格动荡的原因之一。

巴罗佐表示,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禁止投机性衍生品交易,并需要对CDS交易予以特别关注。

6月2日,德国率先立法,禁止对所有股票和不以对冲汇兑风险为目的的欧元衍生品进行裸卖空交易。法国随后也禁止裸卖空交易。

但一系列措施依旧没能阻止欧元的“沦落”。国际投机资金仍在锲而不舍地做空欧元,欧元兑美元汇率仍在下跌趋势中。

危机何时能到尽头?

许多人在问。

 

慢热的欧盟

本刊记者  罗三秀 孙弢

今年63岁的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这个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或许也没想到,希腊债务危机竟会是一个如此难缠的问题。

去年11月19日,出任比利时首相仅11个月的范龙佩当选“欧盟总统”。该月月初,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获得连任,重登欧盟委员会的主席之位。

就在两人就职前一个月,欧盟各国财长还在绞尽脑汁为欧洲订出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并研究如何退出刺激计划。然而,这一切被突如其来的希腊债务问题打断了。

当时,刚就任总理的乔治·帕潘德里欧面对的是一个“国库空虚”的希腊: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达到12.7%,公共债务预计将占GDP的113%,这远高于欧盟设定3%和60%的上限。

隔岸观火

然而,希腊的财政危机正在发酵,欧盟却未察觉潜在的危险。

12月,希腊政府债券已经溃败,而欧盟像是隔岸观火的看客,“希腊预算草案是朝着正确方向上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但需要更多的措施。我相信希腊将取得成功。”巴罗佐说道。

巴罗佐的一番表态道出了欧盟的策略,就是“对于帕潘德里欧关于预算缩减的承诺表示有信心”。

此外,欧盟委员会“后知后觉”地在当月月底发布警告,称欧元区内半数国家的债务负担接近失控,倘政府不及早采取措施补救,明年恐掀起欧洲国家的“降级潮”。

两个多月后,希腊还在为削减预算赤字和拯救债市头疼不已,欧盟却火上浇油,指责希腊的过错。

今年1月12日,欧盟委员会强烈谴责希腊当局窜改经济数据。欧盟发表报告称,希腊的国家经济数据“严重不符合常规”,当局公布的赤字数据“缺乏可信性和理解支持”,在社保、医疗和国企等议题上还有相当多的可疑之处。

相比于帮助希腊和防止希腊危机进一步扩散,希腊的“造假”问题更受欧盟的关注。

后知后觉

直到2010年2月11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召开,欧盟才开始意识到希腊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次会议原本是要重点讨论欧盟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

不过,欧盟仅仅是意识到而已。范龙佩说,欧元区国家同意在应对希腊政府债务危机问题上采取协调行动维护整体金融稳定,但没有出台援助希腊的具体措施。

欧盟处理希腊债务危机的态度,让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感到不满。在他看来,欧盟的确给予了希腊政治上的支持,但在针对市场的心理战上,欧盟成员国却明显缺乏勇气且意欲极力躲避责任。

欧盟的施救态度暧昧不清,希腊决意向欧盟摊牌:发行多达50亿欧元新债。若发债反映差,欧盟领导人就可能被迫决定是否需要出钱拯救希腊。

2月21日,金融大鳄索罗斯在《金融时报》撰文说,欧盟所需要的是更深入的监督,以及为有条件援助作出制度性安排。

然而,欧盟动作迟缓。在与希腊债务危机争抢时间的这场竞赛上,欧盟已然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希腊纾困计划,仍然只是3月15日举行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各国讨价还价的重点。

尽管媒体消息说,欧元区十六个成员国财长达成协议,各国将在必要情况下,共同提供贷款救助希腊。但德国否认要为希腊出资。此前,3月5日,德国经济部长布鲁德雷就强硬地表态,德国不会向希腊提供“哪怕一分钱的援助”。

“急人之困”

3月18日,在布鲁塞尔参加欧盟领导人会议的巴罗佐按捺不住了,他首先打破缄默,提议各国“有条件”援助希腊。

巴罗佐表示,欧盟各国正在讨论出台对希腊债务危机的援助机制。不过援助方案必须在欧盟框架内制定。

他敦促欧洲领导人必须在峰会上就如何应对希腊债务危机做出决定,否则欧元区的稳定将受到威胁。

不过,巴罗佐的“着急”并没有得到德国、法国的响应。欧盟关于挽救希腊危机的决定仍未做出,德国总理默克尔仍不愿意为希腊的债务担保“开绿灯”。

直到3月25日,真正的转机才开始出现。这一天,距离希腊政府公布自己财政赤字的时间已有5个月之久。

欧盟的救助姗姗来迟。当日,出席欧盟首脑峰会的十六国领导人,通过了一份救助希腊的具体方案,准备在必要情况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手,为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提供资金支持。

不过,在应对希腊危机上,欧盟的反应过于迟缓,导致了欧洲债务危机越发难以收拾。5月16日,IMF总裁卡恩毫不客气地批评欧盟,“我相信如果这一问题在2月得到控制,其代价就不会那么大。但实际情况却是行动时间过长。”

箭在弦上

一番自省、着急后,欧盟开始行动了。

4月16日举行的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非正式会议前夕,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宣布,欧盟委员会19日将派代表前往希腊,与希腊政府就“一项长期经济政策计划”进行讨论。

当月11日,欧元区成员国财长们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远程电视电话会议上,敲定了希腊救助机制一系列悬而未决的细节。

作为与IMF联合救助机制的一部分,欧元区国家将在双边基础上为希腊提供贷款。第一年总额为300亿欧元。各国将参照各自在欧洲中央银行的资本份额承担出资,其后再有需要将另行协商。

但纠缠不清的各方利益使得希腊救助计划迟未达成。与此同时,节节攀升的融资成本和国债到期的压力,留给希腊的时间不多了。

4月23日,帕潘德里欧无奈宣布,希腊决定申请启动欧盟-IMF救援机制,并已要求财政部部长帕帕康斯坦季努启动必要的程序。

欧盟委员会随即表示,欧盟将按照既定步骤从速办理,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欧盟委员会、IMF、欧洲央行代表进行了几天几夜艰难的谈判之后,欧元区十六国财长们于5月2日召开特别会议决定,为希腊启动一套总额达11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这一救助方案开创了欧元区成员接受救助的先例。

根据该项协议,欧元区国家将在双边基础上为希腊提供贷款,利率约为5%,大大低于从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成本。

作为获得救助的附加条件,希腊政府必须实施更加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和结构性改革。

但这一救助方案远未能消除市场隐忧。

火线放款

5月7日,欧元区领导人召开特别峰会,决定召开欧盟27国财政部长特别会议,讨论欧元区领导人提出建立欧洲稳定机制的具体细节,以救助未来可能陷入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维护欧元区大局稳定。

三天后,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激烈谈判,27国财长终于在5月10日凌晨达成共识——决定设立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

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申请获得资金支持,所附加的条件将参照IMF的规定,与希腊类似。

两天后,欧盟委员会再出台改革建议,拟通过强化财政纪律和加强成员国间经济政策协调等措施,完善欧盟层面的经济治理。

5月17日,就在85亿欧元的希腊国债到期前两天,欧元区成员国财长在晚间举行的月度例会上决定,向希腊拨付首笔救助资金,总额200亿欧元。这笔“救命钱”在国债到期前一天,才总算到了希腊政府手里。

根除痼疾

短期的财政困境总算是涉险度过了,但长期的经济问题该如何解决?

进入6月份,喘了口气的欧盟委员会开始大刀阔斧地从多方面着手,根除经济痼疾。

6月17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通过未来10年经济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改革方案。

根据这份未来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欧盟经济将实现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灵巧增长”,以提高资源效应、提倡“绿色”、强化竞争力为内容的“可持续增长”,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融合的“包容性增长”。

为此,欧盟领导人在创造就业、增加科研投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教育普及率和消除贫困等5个方面达成了量化指标,各成员国将落实到各自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去。

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欧盟将尽快推进相关立法,确保欧盟新的监管体系能在2011年初开始运作,并对对冲基金和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将拿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的建议,尤其对卖空行为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的监管。

为平息市场对于欧洲银行业健康状况的猜疑,欧盟领导人同意对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并最晚于7月下旬公布测试结果,以提高透明度。

 

欧债余震

本刊记者  刘晓燕

2008年10月当金融危机席卷冰岛时,这个几近破产国家的事例,已说明主权信用不是无限的。

而同样的剧情又在2009年底激情上演,只不过主角变成了希腊。欧盟其他成员国亦参演其中。

于是,在舆论漩涡中,质疑欧元、对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的批评从未间断。

6月14日,《金融世界》驻布鲁塞尔记者,就中国金融界普遍关注的五大问题专访了“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里格(Fabian Zuleeg)。

危机并未解除

《金融世界》:您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否会进一步扩散,这次危机接下来将会如何发展 ?

法比安·祖里格:欧盟财长推出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后,市场至少在短期内平静下来。但从中长期来看,欧洲仍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原因在于,欧洲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短期内我们可以对希腊甚至是西班牙进行救助,但从长期来看,除非欧洲经济走上增长之路,否则欧洲依然无法规避风险。

目前,欧洲在经济改革方面做的还很不够。短期内,欧洲债务危机得到了控制,但如果不实现经济增长,危机还会卷土重来。

《金融世界》:7500亿欧元的救市方案里,债务国家的内部重整是否获得国民的认同?

法比安·祖里格:我认为有些国家确实会出现社会动荡,希腊和罗马尼亚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工会已经开始动员许多国家的工人罢工和抗议,一段时间内这些抗议会很普遍。

一些国家的财政紧缩措施确实直接影响到了许多人的生活。但我认为,在大多数国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无法继续像过去十年那样生活下去,必须要有人偿还欠下的债务。

我认为,重要的是各国领导人要向国民表明,还债的负担不会只落在某些特定的群体头上,这个负担应该由大家来共同分担,而不仅仅是享有社会福利和有工作的人,公司、金融机构尤其是享有某些特权的公共部门都应该来分担这个负担。

当然,执行这些紧缩措施对于许多国家的政府来说确实很难,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某些国家可能还会出现政局变化。但是,在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党中都有一种广泛共识,那就是现在必须要这样做。因此,即使政府更迭也无法改变现实,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削减赤字,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只是风险转移

《金融世界》:您认为今后如何完善欧元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将会发挥哪些作用?

法比安·祖里格:我认为以后欧洲将需要改善危机管理机制并修改《稳定与增长公约》,而且要对成员国的预算进行某种形式的监督,但要做到这一点会需要很多改变。

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加强欧洲的经济融合,共同应对在经济增长上面临的挑战,当然在某些国家这样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欧洲央行此次为了控制危机的蔓延,采取从二级市场上购买问题国家的国债的方式进行干预。但欧洲央行的传统作用是维护欧元的稳定。有人已经指责欧洲央行购买这些国债的做法违反了相关规定,所以我认为未来央行不会再采取任何进一步的措施。

央行购买各国国债存在着一定风险,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债信用级别并不好,欧洲央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希腊最终无法偿还其外债,必须要进行债务重组的话,欧洲央行将遭受直接的损失。

现在只是进行了风险转移。持有这些国家国债的是欧洲的商业银行,现在只不过把风险从商业银行身上转移到了欧洲央行的身上。

《金融世界》:评级机构下调部分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后,这些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法比安·祖里格:评级机构在这次危机中没有发挥太好的作用,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机构进行改革。

他们下调一些国家主权债务的信用级别,从短期来看,影响相对有限,但未来肯定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下调信用级别会让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增加。

但与希腊不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债券期限更长,不会像希腊那样每年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这可以给他们喘息的时间,解决公共财政失衡问题,不少财政紧缩措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

危机对美元也是警钟

《金融世界》:这次危机之后,如果回到强势美元时代,对全球金融市场会产生何种影响?

法比安·祖里格:我认为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确实,目前大家很关注欧元的处境,欧元区许多国家面临着问题。但如果看一下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我并不认为美元的处境比欧元更好多少。

因为美国的经济也在巨额债务下挣扎。而且美国经济面临的还不仅仅是公众债务问题,其私营部门债务也很高。然而在欧洲,还有不少国家拥有相当高的储蓄存款。从长期来看欧元和美元之间会出现再平衡,大家会更关注美元存在的问题。

但目前确实针对欧元的投机行为很多。最终我们会发现一旦欧元渡过眼下的危机,这次危机给宏观经济层面带来的冲击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次危机,欧洲国家在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且德国的出口也在增长,欧元贬值对欧洲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某些帮助作用,只是各国从中获得的好处不均衡而已。

这次,尽管眼下美元还没有遭遇危机。

 

各国回应

本刊记者  吕星 张泉

从冰岛到希腊,债务危机的涉及面和深入程度都在增加。

而此次希腊债务危机的特别之处是其背后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欧元区及欧元。

作为目前最具价值的世界货币,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全球金融体系格局和实体经济的走向。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元区债务危机,各国元首及财长们都在大浪中奋力把握自己航船的行驶方向和速度,紧握船舵。

在已经闭幕的G20釜山会议和即将举行的G20加拿大会议中,各国首脑及财政要员都在密切关注欧洲债务危机的最新动向。

退出

G20釜山会议上,危机后初次聚首的财长们热议了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计划。

此前,已有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加拿大等国加息,世界各国对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均处于观望期。

“在此前召开的一些国际会议和论坛中,我们总是觉得谈退出策略还很早,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实施退出策略的时候了。”加拿大财政部长吉姆·弗拉赫蒂表示。

花旗集团日前发布研究报告,将美联储首次升息的预测日期向后推至2011年的上半年。预计在今年年内美联储都不会采取包括升息在内的主动性退出策略。

“由于经济形势各不相同,各国退出的时机可能会不同。为实施这些重要决策,各国央行需对各自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密切监测。”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G20釜山会议发表的公报认为:世界经济恢复速度超预期,但是在刺激经济优先,还是紧缩财政优先的问题上,各国立场并不一致。

“总体上讲,大家都要依赖世界经济,所以要有一个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判断。有些政策是主要针对国内的,还是会主要考虑国内的情况。”周小川表示。

征税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几乎已经改变了现有的融资模式,银行现有金融产品也在悄悄变化,新的金融产品陆续登场。

此次金融危机再次提示了人们,在对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方面仍存在巨大缺位。

今年4月下旬,IMF曾提议拟向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征收“金融稳定贡献税”和“金融活动税”。税款将主要用于设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基金,支付未来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救助。

加拿大财政部长吉姆·弗拉赫蒂本月4日称:“要确保经济持续复苏,欧洲各国必须改革银行系统,一些财务状况比较脆弱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财政整顿措施,必须要完成这一工作。”

提高金融机构的适应力、进一步巩固金融市场,以及减少机构之间以及机构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削减系统风险的三项主要战略任务。对于表现强劲的金融体系来说,持续开发金融市场是必要的。

征收银行税能够筹集资金,在有银行陷入危机时出手援助,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定性。而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也体现在偿付能力和流动性上。这个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就已经被一些金融专家提出。

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对于征收银行税本身没有太多的争议,只是在何时征收以及如何进行管理等具体操作上存在分歧。

这一计划,有望在G20加拿大会议上再次进行讨论。

缩减

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曾表示,削减财政赤字的努力会在未来两年削弱经济增长。但面对不同比例的债务,各国也都对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做出了调整。

英国联合政府成立后提出的62亿英镑减赤计划,已经取消了部分官员的优厚待遇,步行、骑车、拼车成为英国官员上班的新方式。

6月12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称,法国政府在未来3年内将削减450亿欧元公共开支,以实现到2013年将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范围内。

希腊债务危机后,欧洲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各国的财政状况均成为关注对象,日本的负债占GDP比重已超过200%,被怀疑即将成为下一个希腊。

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在国会就任后的首次政策演讲时便警告:日本目前债台高筑,可能陷入“希腊式危机”。2011财年政府发行的新债券将低于2010财年的44.3万亿日圆。

希腊债务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又一次惊险体验,其更大的价值应在于“警钟效应”。

对于花样百出的金融工具,不断加速地银行流动性,飙升的国家债务比例,希腊为愈发复杂的金融市场提了醒。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保证金融体系安全、加强监管欲将成为下一步世界金融市场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人民币升值近在咫尺

本刊记者  刘向红

出口严重受阻

今年初至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已累计升值16%,对我国出口商无疑造成了很大影响。

虽然海关总署6月10日公布的统计显示,5月份,中国对欧盟市场的出口增长了49.9%,但并不意味着影响消除。

“欧盟、美国等传统主流市场继续补库存的因素支撑起了5月份的出口高增速,估计这一动力难以持续到三季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说,考虑到出口发货、结汇的滞后性,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在三季度全面呈现,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

欧元市场从2007年下半年起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元持续贬值削弱了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自2009年12月以来,中国出口商的利润已下降到10%左右,这意味着很多出口商如果不能成功涨价的话,其利润就已经没了。如果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涨价,中国商品在欧盟会遇到不小的困境。

浙江省统计局报告称,5月5日闭幕的春季广交会与去年秋交会相比,欧洲采购商到会下降17.9%,欧盟地区采购商到会下降23.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欧元的贬值,“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将会对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中国正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将给欧元区带来积极效果。“中国正在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

刘煜辉说,对于当下的美国,最符合其国家利益的政策是弱美元。弱美元使得美国庞大的对外投资随着美元贬值而获得巨大的资本盈余,最快速地降低国家净债务率。

人民币盯住美元曾为美国人“反危机”立了功,当美元风雨飘摇之际,中国人对美债“不抛弃、不放弃”是美元最大的支撑。但没想到,欧债危机引发欧元狂贬的对冲——美元强劲,使得美国一季度的增长动力受到很大威胁。此时,人民币恢复兑美元的升值,美元才能止住升势,美国的出口或能喘口气。

有人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使得中国政府延缓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当下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反而更大。” 刘煜辉表示。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实际汇率的上升,要么通过名义汇率的升值来做平等式,如果没有从名义汇率上反映出来,它必定会表现为国内通胀的上升。而国内非贸易部门,如:房地产或者服务业价格的大幅上涨,则是这种通胀表现的常态。这便是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于是,汇率成了调控手段。通过名义汇率调整(更准确地讲就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来给国内的资产泡沫降温。

但“巴萨”的“跷跷板”效应能否见效,取决于当名义汇率升值以后,该经济体的既有结构是否足以支持贸易部门的资源如愿地向非贸易部门转移。

刘煜辉说,当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在中国是缺失的。金融、主体运输(从公路网到铁路运输,从航空到远洋运输等)、电信、电力、传媒等等,受到“垄断”力量的控制,私人资本无法涉足或集聚。

可以想见,汇率升值而致贸易部门挤出来的资金,将会只有两个去向,一是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虚拟,资产泡沫再进一步做大,二是向外走,这取决于外部经济和资产价格相对吸引力的增强和挣脱资本管制的成本大小。

刘煜辉认为,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重启升值已近在咫尺。

一方面调控房地产。不是用抬升利率方式来挤压地产泡沫,而是用行政手段直接将需求踢出市场,这是政府最熟悉的方式,根本不给市场的多仓从容放货的机会,去年被赶进地产的6万个亿被关起来。

大量资金若从房地产市场获暴利出来,或成为通货膨胀的推手,或出走海外,毕竟全球资产,中国超贵。泡沫一破,长期是一片狼藉,人民币长期看贬,这成为近期海外基金大肆唱空中国的原因。

一下子直接关起来手法虽然近乎粗暴,却是相对有效。一则消灭掉部分超发货币,减小通胀压力;二则防止资金外逃。

另一方面开放投资的民禁(新36条),准备给贸易部门出走的资金以出路,不至于使得升值导致泡沫更甚。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担保业前世今生
十余年间,担保业的发展从高峰走到了低谷,要走出困境,调整监管思路是关键。


证券业“少壮派”
在中国证券业,“少壮派”高管悄然崛起。与老一代相比,受过系统教育的“少壮派”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但缺少“蛮荒”市场的磨练,风险承受能...


“少壮派”银行家
在国内,有不少年富力强的“新一代”银行家,未来可能掌舵一家商业银行,他们各具特长,决定着银行业的未来,但经验欠缺,尚需磨砺。


暗战
从拉卡拉“封杀门”,到备付金“争夺战”,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打出各自底牌,相互博弈,双方都在寻求利益平衡点,并争取竞合主动权。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